标签: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袁晓红《小松树和大松树》前后三次备课教案,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
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三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两棵是什么树?(松树)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个词(出示词语:松树,指出松是个平舌音)松树是一种树木的名称,所以“松”是木字旁,右边是个“公”,合起来就是松。(学生书空)
2、你们见过松树吗?(出示松树图)松树 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绿的,所以人们也叫它“青松”。
3、你们看这两棵松树,一棵长得又高又大,所以我们叫他大松树。(出示“大松树”读一读)还有一棵长得比较矮小,我们叫它小松树。(出示“小松树”读一读)
指导朗读,读出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区别。
4、这两棵松树从大山里跑出来了(简笔画描绘大山),你们能把他们送回家吗?请你们读一读这句句子,我请读的好的小朋友把大松树和小松树送回家。(出示: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贴图。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小松树和大松树》。你们想知道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你到底喜欢大松树还是小松树呢?
就让我们翻开书本一起读一读吧。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之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本,请小朋友们把课文标好自然段。
2、自由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喂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孩子 爷爷 托起来 惭愧 摸着 低
(1) 学生自由练读。
(2) 指名读。
(3) 再读,把难记的字多读几遍。
(4) 开火车读。
(5) 去掉拼音读。
(为了提高学生读生字的兴趣,我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自由读,开火车读,变换词语的顺序读,并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4、小朋友们都能把生字词读准了,下面我们就要来读一读课文了。(指名分段读课文)
5、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小松树还是大松树,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来小朋友都不喜欢小松树,认为他太骄傲了,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松树很骄傲的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他的骄傲?
生答,相机指导朗读。(强调“喂”,“多高哇”“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通过朗读体会小松树的傲慢。)
(1) 指名有感情读。
(2) 男女生分读。
(3) 加动作表演读。(让学生思考人傲慢时会是什么表情和动作)
(4) 齐读。
(理解课文时,“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从小松树的话一个“喂”,一个“你呢”启发学生想象小松树当时骄傲的样子,并试着来表演,通过朗读和想象学生能体会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样子。)
2、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是什么反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我们看一看大松树的表情。(大松树没有生气,笑眯眯的。)
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
3、如果你是大松树,你心理会想些什么?
4、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5、小松树那么傲慢,他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松、多、回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5、师范写
6、描红,师巡视
评析: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上一页 [1] [2]
,袁晓红《小松树和大松树》前后三次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