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以《剪枝的学问》一文为例,谈如何引导学生发言,
这个问题很实际,就是从文中来,再走出课文,然后再回到课文中去;通过理解词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清楚,更准确
问题之二: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一个种桃子能手?
学生读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回答。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子的能手?
生1:他远近闻名。
师:咱们还学过一个举世闻名,这两个词有所不同吗?
生:远近闻名,就是附近的村都知道他的名字。
师:只知道他的名字吗?
生:知道他种桃子很了不起。
生:知道他种桃子又大又甜。
生:他挥动着的剪刀非常熟练,可以看出他的技术很好。
师:还有吗?
生:他剪枝时,知道哪些该留,哪些该去。
……
从这简单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首先要有问题,然后才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B、积累词汇,为组织语言做好准备。
在每一课都有词语积累这一项,例如本课的词语有:远近闻名、总是、满怀好奇、挥舞、一脸疑惑、疯长、将信将疑、充满信心等。在这众多的词语中,表示心理和表情的词语最多,教师不妨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让学生积累下来,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也可以在本课找一个话题,作为一个语言训练,为学生提供话题说话、答问。
C、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组织语言答问。
师:“我”为什么“一脸疑惑”?
生:我发现王大伯把好多健壮的枝条剪下来,我想健壮的枝条应该是果子结得最大最多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生: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与实际是有距离的。
师:所以,我们做事不能凭想当然,还应该尊重事实。
生:是的。
师:那么,王大伯的做法,被事实印证了吗?
生:印证了。春天,“我”又一次走进桃园的时候,“我”的疑惑解除了,我非常佩服王大伯。
……
我们平常上课总是想怎么样提问,才最好,其实,只要我们把问题放低一点,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储备,一步一步地训练学生,总有一天,学生会滔滔不绝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以《剪枝的学问》一文为例,谈如何引导学生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