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揠苗助长》
听韩芳的这节课在十二周,一直想写一篇听课随想,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延迟到今天,想:再
也不能拖拉了,一定要写了,于是就在这个周末,无人的办公室里,独自开始五指的歌唱。
韩芳的这节课轻松愉快,没有教条似的说教,只有孩子的欢声,只有孩子情不自禁地迸发,因此
听来觉得很有想法。
一,问自己想问,说自己所悟,没有任何矫饰。自然就是真实!课堂上韩老师也让学生提问了,
学生的问题不是我们在公开教学中通常所见的那样有深度,那样一问概全篇,但是真实,老师也在师生
交流中自然作答。我喜欢。水到渠成时候,孩子说寓意,用的是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语言,虽然不全面
,但是真实,而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顺势而导,韩老师做到了。因此使得课堂柔润自然。
二、“揠苗”的精致。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揠”就是“拔”,于是“揠苗”也就想
当然地“拔苗”了。可是韩老师却能精细地去查找相关资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揠苗”,即:抽取禾
苗的心。驱除一切当然因素,还语言本来的意义,这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学任何一门学科我们都需要
。
三、理解“筋疲力尽”,独特,孩子一定难忘。韩老师让孩子上台表演“揠苗”,全班了解“揠
苗”之后,孩子停了下来,韩老师说,别停下来啊,继续啊!于是孩子继续,韩老师上课。相关内容结
束后,韩老师问孩子“揠苗”结束了吗?孩子疲倦回答结束了,于是韩老师问,现在你什么感觉?孩子
真切地说这酸,说那累,然后告诉孩子这就是“筋疲力尽”的感觉。我想这样的渗透,对于这个班,这
个孩子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虽然这个过程用时髦的眼光看似乎不够所谓的“人文”,但是真
正切己、切身的体验,不付出何以体验呢?所以苛责这里的人文其实是对孩子另一种体验的剥夺,是另
一种的不人文。
体验而已!
,说说《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