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845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练习提示:

第4题,读3句话,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第1句,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和爸爸怎么帮鸽子洗澡、敷药的,反映他们对鸽子的爱护;二是因为鸽子雪白雪白的了,所以给它起名“雪儿”,表达了对鸽子的喜爱之情。第2句,有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也要注意两个意思:一是从字面上看,“我”天天让雪儿看蓝天白云,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雪儿的爱护;二是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我”期盼雪儿早日飞向蓝天。第3句,实际上有两句话,是因果关系。既交代了雪儿现在的情况,又表达了自己兴奋的思想感情。题目的要求是“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点儿抽象,可以改为“想一想,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5题,要求展开想象,描述“我”与雪儿告别时的情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紧紧围绕最后一句话,展开想象,想象雪儿当时的心情和可能说的话,学习用拟人的方法把雪儿的话写出来;二是所谓告别时的情景,不能是单方面的,应该有“我”和雪儿的行为和对话。

教学建议:

1、信鸽的介绍。信鸽,课文中已作了介绍。可再作一些介绍,使学生对信鸽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雪儿怎么会在离开时那样的依依不舍。

2、感情的体会。作者——课文中的“我”,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饱含深情。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并要有感情地朗读。

《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记叙事情的文章。课文讲的是“我”两次在清晨看到一个小女孩摘花瓣。当“我”知道她摘花瓣,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后,就到集市上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送给自己的母亲。告诉大家要孝敬长辈。

全文共11个自然段,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我”家门前的月季开满了花。这一段是一个交代,说明“我”怎么会看到那位小女孩摘花瓣的——在“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第二段(第2节):一天清晨,“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摘了花瓣,飞快地跑了。在这段话中,写了小女孩一连串的动作:“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跑远”,描写了她非常小心、机灵的样子。

第三段(第3—10节):几天后的清晨,“我”又看到小女孩在摘花瓣。听了她的话,“我”觉得她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呢?从对话中,作了具体的回答。

第四段(最后1节):“我”买了两盆月季花,分别送给了小女孩和自己的母亲。

练习提示:

第1题,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训练第4—9自然段。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与小女孩的对话,然后进行练习。练习时,可先由三人读,然后只读对话,不读提示语。一定要读出对话情境来。

第4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文中有3个地方:(1)不摘整朵花;(2)妈妈生病了,摘花让她高兴;(3)听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要连贯地说出三点。也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把上面的三点倒过来说。

教学建议:

1、段落的训练。这篇课文主要写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发生的时间都不同。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有关分段的知识。

2、人物的对话。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层次很清楚,对话表述的形式也很典型。可以在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记录人物的对话。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上一页  [1] [2]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简析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