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醉人 亲情感人《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会课)与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六册《花瓣飘香》,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诗意,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似冬日暖阳,温暖人间。课文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文姿清雅,情真意切,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我运用以“情”孕情、以“情”牵情的方法,在“情”与“情”的呼唤中,力求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植根与孩子幼小的心灵,营造了“随风潜入夜,润心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一、披文入境,感悟亲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古人也曾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境”。在《花瓣飘香》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小女孩摘花时的一连串动作:“俯在花前”、“小心的摘”、“双手捧着”、“飞快的跑”,接着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言文字,边读边悟小女孩当时的内心感情。孩子们在读悟中,不知不觉走进了小女孩的情感空间,与主人公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心灵沟通,生命的对话。有的说:“从‘俯在花前’、‘小心的摘’这两个词语中,我感悟到小女孩生怕把整朵花弄坏的惜花之情”;有的说:“从‘双手捧着’一词中,我感悟到小女孩对花的珍爱之情”;有的说:“从‘飞快的跑’一词中,我感悟到小女孩想快点让妈妈闻到花香,摸摸花瓣的急切之情”;“小女孩手里捧的不仅是一片花瓣,而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情”......在个性化的品读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真正的感悟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触摸到小女孩那金子般的心灵,分享了一次情感熏陶的洗礼。
二、想象空白,渲染亲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利用文本中的艺术空白资源,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艺术的补白和再创造,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更好的去体验文本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可以更好的充实文本,拓展文本,升华文本。《花瓣飘香》一文中,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就借助课文中的艺术空白,精心设计了一个想象、再创造的教学环节,并引领学生在想象补白中,再次跋涉体验文本的情感之旅,窥视小女孩的情感世界,进一步感受亲情的魅力。如“她低着头,不好意思的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围绕省略号这一艺术空白,我启发学生:“小女孩面对花的主人的询问,还会说些什么呢?”在艺术想象的空间里,一学生说:“我也想摘下一整朵花送给妈妈看,怕您责怪,所以没敢。”另一位学生说:“我不忍摘下整朵花,是想让更多的人都能观赏到月季花的美丽。”孩子的创造性的补白,不但挖掘出潜藏于空白中的一片真情,同时也再现了小女孩人性美的内涵。再如,当小女孩把花瓣送到妈妈的病榻前时,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情景啊!面对小女孩的一片孝心,此时此刻,妈妈会有那些表现呢?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孩子再次虚心涵泳于文本的艺术空间里,溅起了朵朵亲情的涟漪。“妈妈可能会说:‘我的乖女儿,你真懂事!’”;“妈妈会把小女孩一把楼在怀里,兴奋的说:‘你真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可能会望着小女孩,又看了看花瓣,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在“情”与“情”的牵引中,在无私母爱的呵护中,在“孝”文化的滋润中,孩子们渲染出一片母子情深的绿色的家园。
三、移情体验,升华亲情
教学的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花瓣飘香》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淀,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对文本进行适时的亲情嫁接,把孩子们的主观情感移入到文本中,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与小女孩再一次产生情感共鸣。随着孩子们对亲情的不断品味,情感的不断积蓄,我紧紧抓住他们动情后的“泄情点,巧妙的运用换位移情的策略,再次进行亲情熏陶,品味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如课文中写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闻一闻,表现了小女孩体贴、孝顺妈妈的思想感情。此处,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移情体验的练习。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还会为妈妈做哪些事呢?”孩子们随机被带进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步入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我会陪伴在妈妈的病床前,和妈妈说说话,聊聊天”;“我会讲笑话给妈妈听,逗妈妈开心 ”;“我会给妈妈捶背、洗脚”;“在妈妈生病期间,我会多干家务,拖地板、做饭、洗衣”......孩子们在移情体验中,茅塞顿开,百感交集,实现了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视野的敞亮。文本的字里行间里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和“孝”文化,也悄然无声的流淌进孩子们的心田。
四、拓展延伸,实践亲情
课文结尾写道作者在小女孩行为的感染下,第二天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珠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这一小小的举动,蕴藏着作者对妈妈深深的爱,寄托着对妈妈的缕缕 情思,他用自己的行动也给母亲献上了一份孝心。教学中,我又抓住这一生情点,用小女孩的一颗孝心,去拨动孩子的“亲情”之弦。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应该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于是,我设计了“与小女孩相比,我对妈妈怎么样”这一话题,课堂上进行一次说写练习。孩子们在反思交流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亲情的伟大,并围绕“母子情深”这一主题,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颂扬母爱的作文,其语言朴实,内容真实,情深意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体贴、孝顺母亲的深厚感情。有一女生写了这样一段:“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头晕目眩,不能起床,我放中午学回家一看,妈妈没做饭,让我吃方便面,我摔摔砸砸,还朝生病的妈妈发火。妈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硬撑着下床,给我做好了饭。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太不懂事了,太不体贴妈妈了。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要向妈妈道歉,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孩子原汁原味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与母亲的情感距离,亲情的种子也随之深深的烙在孩子的心田。最后,我把一首小诗送给孩子们,“母爱,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母爱,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母爱,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母爱,在雨伞里,撑着它,泪涟涟。”孩子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又一次把亲情教育推向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作者: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小学 惠茗
电话:13770700802
邮箱:nishishui___999@163.com
,花香醉人 亲情感人《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会课)与反思
tag: 教学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