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的几点体会
本堂课老师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渗透于各个环节中。
老师善于在课文的空白处引导想像,指导说话,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如在体会姥姥剪纸技术高超时: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老师设计了如下说话训练: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出现了这样精彩的发言:
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狗像狗,剪个男孩能跳舞,剪个女孩能跳舞。
生: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棵树能遮阴,剪朵花儿能招蝶。
生:剪朵花儿芳香扑鼻。
这样充满了个性化和智慧的语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本真和诗性韵味,让人感动。
在具体的教学展开过程中,老师敏锐地捕捉了好几处课文中的文化细节:神、无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别是在“耍赖”“挑剔”“刁难”“调皮蛋”这些词语上的敲打,让我们每一个人跟随着作者读出了童年的“心梦之境”。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神”在哪里,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以语文素养的系列化训练为纬,进而追求“三维目标”的高度达成。在教学过程中,陆老师始终扣住“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一关键句,扣住“拴”、“缠”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孩子们通过和老师一起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经历,感受到姥姥和“我”的浓浓的祖孙情,情感得以熏陶和净化,同时还比较深刻地受到感恩方面的教育。“无论……有声有色。”一句在教学中数次出现,反复渲梁,教学效果较好。“拴”与“缠”将课文内容与孩子爱玩、爱撒娇的天性及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理解课文循序渐进,对话交流气氛热烈,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老师抓住剪纸,在投影上打出三幅牛兔剪纸图,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去体会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老师出示教材原文中的一段话,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想这正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观看《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的几点体会
tag: 课堂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