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文 相关资料

《卢沟桥烽火》一文 相关资料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902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卢沟桥烽火》一文 相关资料,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天安门西南十五公里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6月,1192年3月建成。初名广利桥,后改卢沟桥。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长260米,宽9.30米,十个桥墩,十一孔。桥墩呈船形,进水一面有分水尖,每个尖上安置一根三角铁柱以迎击洪水和冰块,保护桥墩和桥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线型,状如船尾,减少水流对桥孔压力。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1961年,文物工作者清点出石狮485头。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达489头。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与桥的比例都很协调,既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现为燕京八景之一。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

 

        

      “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的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炮。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保卫华北,援助抗日自卫战争,号召组织巩固的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国共两党在抵御外侮上亲密合作。7月9日,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抗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并约定由国民党通讯社发表。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统治中心南京、上海、杭州地区受到严重威胁。9月22日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与国民党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国民党终于同意于9月22日由中央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7月15日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发表了蒋介石的谈话。共产党的宣言和蒋介石的谈话,宣布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使全中国形成了空前的抗日大团结。


        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国民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了敌后战场,对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起到了积极的支援。敌后战场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广大的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公开侵略,首先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

        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东北制造了挑拨中朝两大民族关系的“万宝山事件”。8月又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准备进攻。接着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并诬赖为中国军队破坏。于是在9月18日夜,聚集军队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是为“九·一八”事变。


        在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的情况下,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占辽阳、海城、营口、盖平、复县、开原、昌图、公主岭、长春、抚顺、本溪、凤城、安东等地。21日东进吉林省,占领省会吉林及吉长、吉敦两铁路。22日占领辽源及四洮路。不上五天,几乎全部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千里河山。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对“九·一八”事变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就曾对东北军下令说:“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南京政府又训诫士兵们“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辽、吉两省失陷后的第二天,南京政府又发表了“告全国军民书”,声明东北事件已“诉诸国联行政院,以待公正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就在这样的不抵抗政策下,11月日寇占领黑龙江,1932年1月初占领锦州,蒋介石命令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地完全退入关内。总共不过三个多月,整个东北二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三千余万人民、四千多公里铁路和无尽的宝藏,就被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断送了。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公开侵略,首先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

        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东北制造了挑拨中朝两大民族关系的“万宝山事件”。8月又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准备进攻。接着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并诬赖为中国军队破坏。于是在9月18日夜,聚集军队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是为“九·一八”事变。


        在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的情况下,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占辽阳、海城、营口、盖平、复县、开原、昌图、公主岭、长春、抚顺、本溪、凤城、安东等地。21日东进吉林省,占领省会吉林及吉长、吉敦两铁路。22日占领辽源及四洮路。不上五天,几乎全部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千里河山。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对“九·一八”事变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就曾对东北军下令说:“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南京政府又训诫士兵们“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辽、吉两省失陷后的第二天,南京政府又发表了“告全国军民书”,声明东北事件已“诉诸国联行政院,以待公正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就在这样的不抵抗政策下,11月日寇占领黑龙江,1932年1月初占领锦州,蒋介石命令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地完全退入关内。总共不过三个多月,整个东北二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三千余万人民、四千多公里铁路和无尽的宝藏,就被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断送了。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


      “七·七”事变肇事者的下场
      1.田代皖一郎中将
        “七·七”事变时,田代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辞拒绝。8日晨,田代命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11日晨,日军统帅部作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还命香月清司中将接替指挥不力的田代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闻讯后,羞愤交集,于15日突发心脏病暴亡。

[1] [2]  下一页

,《卢沟桥烽火》一文 相关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