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671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上个学期我们语文组对“如何上好第一课时”进行了专题研讨,使得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对如何上好第

一课时有了一定的章法。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

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入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入的设计。确实,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

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

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算是好的导语呢?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

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我一开始就跟学生介绍—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

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

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

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

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跟学生交代了这些背景材料,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看了一位老师的设计,导入比较新颖,尝试了一下,效果不错。

上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三个日期:

1931年9月18日

1937年7月7日

1945年8月15日

我问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写这些日子吗?”

学生不明就里、面面相觑。

“这三个日子和什么重大的事有关系呢?”

有几个学生不够自信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一个日子可能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吧。”

也许是受了他的启发,后来学生不仅说出了第二个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日子,还说出了第三个是

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板书:      1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纪念日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胜利日

 

“同学们,现在祖国已日益强大,但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苦难的岁月。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日子和发生

的事。读一遍老师的板书。”

“有谁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学生沉默)

“听老师介绍。”(师介绍‘九一八’事变)

“同学们‘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略祖国的开始。‘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又有着

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老师不讲了,因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卢沟桥烽火》写的就是这一事件。

学生自读课文。
 


《卢沟桥烽火》教后记

吴江实小 李国红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

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我采用

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

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看出这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可谓“牵一发而动

全身”,学生都积极从文中找依据,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

阅读的主体地位。

课文中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来。教学中我重

点让学生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而从“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

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体会日军的可耻下场;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

”“冲出”“砍去”等体会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并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尽情的激发与释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少不了一个“读”字。“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