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风筝》导学案9

《风筝》导学案9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790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风筝》导学案9,

21.《风筝》导学案

执笔:GGG 班级         姓名       时间  2011年11月  日

一、预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字词的积累与运用。

3、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936)本名____,浙江___人,伟大的____、____、____。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初》,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二心集》、《三闲集》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____集____。该集共收作品23篇。

1932年,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风筝》就是作家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在新发现的鲁迅的一首散文诗《我的兄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感想。《风筝》的寓意比《我的兄弟》更为深刻,体现了作家几年来的思想进程和严肃认真自我解剖的态度。

3.《我的兄弟》原文及评介

我的兄弟

神飞(鲁迅另一笔名)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唐弢同志形容得好:“正如色彩鲜艳的油画先画一个简朴的素描草稿”,他认为《我的兄弟》便是《风筝》成功前的一幅“素描草稿”,一个“雏形”。的确,《风筝》较《我的兄弟》充实、丰满,人物形象更生动,叙事、抒情技巧更成熟,主题也更深刻。

  从主题看,《我的兄弟》只叙写了拆毁儿童玩具风筝的错误,但不免单薄;至于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在文章中表现得不够充分,缺乏必要的深度。而《风筝》则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全都围绕一个中心了:以封建陈腐思想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的精神是极端错误的,悔恨交加,悲忧齐集,深情地揭示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选自陈根生《鲁迅名篇问世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

三、预习提纲

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伶仃(    )(   )    憔悴(  )(  )    jué(  )别 点zhuì(  ) xián(  )恶  sè(  )缩    苦心孤诣(  )  虐(  )杀   宽恕(  )

2.多音字注音:

      凶恶 (  )

恶   恶心 (  )

      嫌恶 (  )

      什物 (  )               劳模 (  )

什                      模

      什么  (  )              模样 (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伶仃——                                 憔悴——

点缀——                                 诀别——

惊惶——                                 瑟缩——

恍然大悟——

虐杀——                                 瘦得不堪——

苦心孤诣——

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

  ②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真切感人。   (    )

  ③“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这一句中之所以用“无可把握”是“我”没有机会补过,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    )

  ④文章一开始,对北京冬季放风筝的景色描写属闲来之笔,没必要。  (    )

5.填空。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段),                                                  。

  第二部分(3、4段),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第三部分(       ),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段),                                                      。

6.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试说一下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

[1] [2] [3] [4] [5]  下一页

,《风筝》导学案9
《《风筝》导学案9》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