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2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2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302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剔透”“跻身”“遴选”“轩然大波”等词语的音形义。

 

(2)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

 

(3)学习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悟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

 

(2)阅读文本,获得信息,能有点有面地介绍其建筑成就。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评价人物的精神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感受人物魅力,学习人物的爱国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   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激趣:展示网上搜集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的优秀的建筑作品的图片。

 

同学交流,老师总结。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个中国人的名字被抒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中,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1985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这样一位集无数荣誉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却有着一颗深深的爱国之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的伟大成就。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奠定(diàn)    颁发(bān)    新颖(yǐnɡ)  跻身(jī)   晶莹剔透(tī)

 

贝聿铭(yù)    抉择(jué)    邀请(yāo)   聘用(pìn)  初生牛犊(dú)

 

遴选(lín)     勘察(kān)    参天(cān)  魅力(mèi)  轩然大波(xuān)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速读课文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全文除开头语以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开头两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写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引起读者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从而点出本文的写作对象。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先讲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时,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

 

3.人物成就展现

 

(1)按时间顺序罗列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主要成就

 

快速浏览,抓住语言标志,搜索有效信息。

 

(2)老师展示“香港中银大厦”图片、“肯尼迪图书馆”图片、“玻璃金字塔”图片“香山饭店”图片,请你用导游的身份向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设计的四处特别有名的建筑。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快速准备。

 

每组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作导游介绍,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介绍,其他同学作评价。

 

【提示】根据学生对贝聿铭的了解,首先明确这是他的哪一项建筑,然后具体介绍特点。

 

明确】①香港中银大厦,建筑高度是三百一十五点四米。到1993年为止,高度位于世界第五位,大厦的平面是边长五十二米的正方形,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各不相同,楼顶倾斜,整个建筑像富有变化的多面体。贝聿铭通过三角形母体的巧妙转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有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至高点。可以说香港中银大厦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的骄傲。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的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以期给人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映照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课文详略安排

 

(1)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和处理详略?

 

【明确】作者精心安排材料,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以“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作结;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但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的也非常多,作者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叙写,如写早期10多年的成就时,作者只列举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员工住宅大厦和费城的3层社会公寓来表现;他设计的大型建筑有100多项,获奖50多次,但作者只选择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物来写;写他的爱国之心,除了他的生活习惯以外,只选取了北京香山饭店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来写。

 

由于选材精当,虽然所写的建筑设计不多,但完全能使人们认识到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

 

(四)课内小结

 

本课首先通过学生主体阅读,寻找相关材料,对贝聿铭这个人物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体会文章选材和详略安排上的用意。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分析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贝聿铭的建筑成就、艺术美感、创新精神。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人物特点分析

 

(1)质疑课题

 

贝聿铭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建筑师,我们这篇文章的课题叫《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果把它改为“杰出的建筑家贝聿铭”或者是“世界杰出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不是更适合?

 

明确】用“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做标题,是因为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1] [2]  下一页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12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