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4:半悲半喜。
师:喜从何来?
生4:美好的月色。
师:同学们,此时的苏轼或许怀着你们所猜测的种种情感,但是,在月光入户的那一瞬间,屋里顿时明亮了,正是这一现象激起了苏轼的情趣:欣然起行,夜游承天寺!只有对生活、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才能不辜负生活赐予的美景而有此雅兴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对友人相携而游时,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3.庭中月色。
(课件展示。)
庭中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生齐读。)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生1:月光照在庭院中,整个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流畅。有人对这个句子作了这样的评价: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生1:我觉得是“积水空明”,因为有了月光的照射,那个夜晚就因此而清澈明亮了起来。
生2:我觉得“盖竹柏影也”也是在写月亮,没有了月光,就不会有竹柏的影子。
生3:还有“水中藻、荇交横”也是在写月,影子看得清清楚楚,说明月光一定很清朗!
师:品得好!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这句话先写“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师:再读这个句子,把自己融入这个月的境界。
(生齐读。)
师:去掉“盖”字,再读。
(生去掉“盖”字,齐读。)
师:再加上“盖”字,把“盖”字读得夸张一些。
(生齐读。)
师: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去掉后没有朦胧美,加上“盖”字,苏轼有恍然大悟之感。
生2:如梦初醒。
师: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它居然让苏轼忘了是在赏月,达到了一种忘我境界!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画面。
(课件展示。)
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吗?
(在宁静清新的钢琴曲《Kisstherain》中,教师深情提示:那或许是一幅皎洁空灵的画面,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那或许是一幅摇曳多姿的画面,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错纵横,仿佛触手可及;那或许是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那或许是一幅似真似幻的画面……)
(一分钟后。)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刚才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三分钟后。)
生1:一轮明月挂在树梢,将她最温柔的月色流泻,水中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横,飘落的树叶悠悠飞舞,好像鱼儿在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灵动之美。
生2(有感情地):天空像一匹细腻光滑的蓝色缎带,映着月儿皎洁的光辉,更加温柔亲切。月光透过斑斑驳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就像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在温柔的清风里,每一片绿叶都像披着如水的薄纱一般轻盈,每一朵小花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这是一个多么静谧、多么令人神往的月夜啊!
(掌声。)
师:你走进了这个诗意的夜晚!
生3:寂静的庭院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竹柏的影子就像青绿的藻、荇在清澈的水中浮游,当清风拂过的时候,整个庭院就像铺满了碎银一般,好一个晶亮的世界!
师: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晶亮的世界,也是一个彩色的世界。
生4:美丽的月亮挂在夜空中,她是那样温柔、恬静,似乎比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还要纯洁。此时的庭院犹如一面银镜,倒映出皎洁的月亮,倒映出竹柏秀美的影子,倒映出悠闲赏月的这两个亲密友人。
师:你理解了苏轼和张怀民!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苏轼眼中的美景又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生1:宁静。
生2:轻松、愉悦。
生3: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生4:摆脱被贬的烦恼,回归大自然。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个层次,读出月色的空明澄澈,读出竹柏的清丽淡雅,读出苏轼的宁静喜悦。
(生读。)
4.月下抒怀。
(课件展示。)
月下抒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幽雅、寂静的承天寺,走进这个冰清玉洁的诗意般的境界,此时的苏轼、张怀民,他们或许正以一种宁静、喜悦的心境交谈取乐……那么,他们可能会谈些什么呢?
生1:谈他们赏月时的感受。
生2:谈他们的诗文创作,也许还谈论一些关于朝廷的事情。
生3:他们也许会互相诉苦,但是,这一切苦恼都在美丽的月色中释怀了。
生4:他们可能在吟一些关于月亮的诗。
生5: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可能在静静的夜里静静地欣赏,让这一轮明月在他们的心底静静地流淌。
(掌声。)
师:好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在那样一个寒冷的冬夜,是不是任何人都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有此雅兴从容赏月?(生摇头。)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一颗闲心,带着一种闲情,时时刻刻都能在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生摇头。)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这样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诗意,享受生活之甘美?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苏轼一样,让自己的品味情趣高雅一些,做一个闲雅之人。
(课件展示。)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
(板书:闲雅之人。)
师:除了闲雅之人,这里的“闲人”还可能是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一点“闲人”的身影?
生1:我觉得还是清闲的人,因为苏轼当时被贬了。
师:是啊,无官一身轻。
(板书:清闲之人。)
生2:我觉得还是悠闲的人。这从课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赏月可以看出。
(板书:悠闲之人。)
生3:我觉得还是有诗意的人。
生4:豁达乐观之人。
生5:志同道合之人,因为夜游承天寺时,苏轼第一想到的是张怀民,而且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同学们对“闲人”的理解很深刻啊!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则关于张怀民的材料,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
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师:这则材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他们两人都是怎样的人?
生1:被贬之人。
生2:心胸坦然之人。
生3:闲雅之人。
生4: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7tag: 教学 承天寺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