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离骚》第二课时教案

《离骚》第二课时教案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209  栏目:高三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离骚》第二课时教案,

    (2)表现的手法不同:《诗经》为现实主义的手法。《离骚》为浪漫主义的手法。

    相同点:二者都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5教师可补充本文的赋、比、兴的运用特点。

    明确:本文的赋既用于叙事,如追述身世和名字的由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也用于抒情,如:“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本文的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以香木比喻群贤,以婚姻好和比喻需臣亲密合作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解说: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自己动脑,明确两大创作手法的特色,加深其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六、课文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生活画面,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以其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和奇特的形貌、驰骋于神山仙界。柳宗元曾惊叹地说:“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同时,比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作品之中,比喻和象征形象被突显了出来,春兰秋菊、飘风云霓,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司马迁称其:“其文约,其词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后记


上一页  [1] [2] 

,《离骚》第二课时教案
《《离骚》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