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重点)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难点)
二、课前独学
1、大声朗读课文三遍,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划出新词,并读一读、记一记,给课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一个词写在书上。
2、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急促 报警 盗窃 犯罪 嫌疑 金属 银行 图纸 即使 规定 窗帘 保持
噪音 集中 处理 对付 研制 奇迹 博物馆、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3、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各自特点、作用(在书上划出记号)。
4、查找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观察现实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应用情况。
第一学时
一、导学引领
1、读读划出的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的有关语句,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再读第1至5自然段,想一想:
(1)这五个自然段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新型玻璃的?(提示:先介绍了什么?再介绍了什么?)
3、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有 句话,第一句是对前文的 ;第二句是说人们还会研制出更多的 。我认为还可以研制的新型玻璃有:
二、盘点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检测反馈:
我能根据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正确连线。
夹丝网防盗玻璃 消除噪音
夹丝玻璃 阻挡强光
变色玻璃 自动窗帘
吃音玻璃 自动报警
吸热玻璃 藕断丝连
《新型玻璃》导学案设计说明
《新型玻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选择了四篇说明性文章,学习这些说明性文章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新型玻璃》一文用了打比方、做假设、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我所执教的展示课为第一学时的导学,设计的导学目标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流程:课前独学+课中研读+盘点收获+检测反馈。“课前独学”要求学生完成对文章字、词、句、主要内容的自主学习,搜集玻璃的相关资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为了课堂深入学习课文作好课前准备。“课中研读”设计了三个问题,都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在对内容研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盘点收获”质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总结自己从课文内容中知道了新型玻璃哪些方面的知识,从写作方面说习得了哪些写作方面的方法,从课堂表现方面说说课中自己有了哪些进步。“检测反馈”质在检测学生在本节课的效果。
在“361”快乐课堂建设的背景下设计这一课,作为第一课时的导学设计,我的设想有五点:一是展示“六步三查”的一般流程,课前有独学,有检测;课中研读有对、群学的合作与交流;小展示时要求学生提出困惑,组内不懂的问题上黑板板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时注意倾听、评价、补充;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学习效果的达成。二是对“361”基本定义有所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引领者,服务生,做到老师少讲或不讲。三是体现高年级语文的学习由课文内容到阅读拓展到写作方法习得的过程。四是探索用灯片代替纸质导学案的可行性。五是体现“361”快乐课堂不只是精英展示的天地也是全体学生快乐学习的精神乐园。
基于这五个设想,故在课前的独学中老师没提出任何与展示课有关的要求,学生在平常状态下开展独学,走进常规的语文课堂,上了一节常规的语文课。
磕磕碰碰才是真
——《新型玻璃》第一学时导学反思
《新型玻璃》作为展示课上完后,掩卷深思,总的感觉是磕磕碰碰,毫无精彩,主要的问题有:
其一:时间分配不合理。“361”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界定为24分钟,我在课中研读时,学生独学、对群学、小展示8至10分钟,远远不够,学生学得不深入,且这三个流程没能分开;学生大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不精彩;课前检测独学花了10分钟,用时过多,没有摘课前独学的要点进行检查。
其二:学生参与不积极。问题研讨只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评价、对抗,只有少数精英参与课堂,大多数学生是“围观者”。
其三:导学案内容设计不科学。导学案中的第二个问题应该放到第二学时作为重点,第一学时只应重点解决好第一和第三个问题。因为第一和第三个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的学习,高年级语文课堂写法的渗透应该出现在对内容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而导学案的设计提前到第一学时对内容的理解时,学生学习时出现明显的障碍,也导致课堂沉闷,了无生机。
其四:流程上问题处理过于笼统。学生展示大问题时没有分解细化,整个大问题展示完后才补充、建议、评价,学生无从说起。
其五:集体备课没能充分预设。导学案上出现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三个问题的设计在40分钟的导学时间内是不能完成的,在集体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其六:小组建设经验不足。课堂上的精英展示众人围观的现象严重,学生展示汇报语言不精练,不善于评价、补充、建议、质疑、对抗,要加强培训和训练,要进一步养成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质疑对抗等习惯。
其七:语文学科特点缺失。如说明文应该如何朗读,字词句的品析等。
“361”快乐课堂建设在我校语文学科中目前有这样两种认识:一是好像更适合于理科的教学,如数学、科学等学科,语文课在使用导学案时总是感觉不能让语文课充满语文的味道;二是成功与精彩的语文课中班级学生的表现绝对精彩,学生因素决定了高效语文课堂的精彩,教师引导下生成的课堂精彩很难看到。通过这一课的失败教学,我对语文课高效课堂建设有了这样的认识:
导学案应该是“骨架”,课堂是“美工场”,学生是顾客、上帝,老师是店主、仆人。学生用“骨架”建构知识,索取吸纳一切所需,教师给“骨架”填充“肌肉”,输送“血液”,重塑“灵魂”。
“骨架”——导学引领中问题的呈现,是线索,是课文学习的纲领。《新型玻璃》一课中的三个问题只是学习本课的“骨架”,提纲挈领地向学生提供了课文学习的路径与方向,不能把它当成是完成课文学习的导学攻略,如果缺少“肌肉”、“血液”与“灵魂”,语文课就真如这节课一样没了语文味儿。
,新型玻璃导学案5tag: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