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
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当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你们做到“自律”了吗?是啊,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课件出示生字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和重要的词,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我认为告诫的“诫”字容易写错,请同学们跟我写一下右半部分的笔顺。
生2:“涟漪”这个词不好写,我们要记住它跟水有关系,是形声字。
师:“涟漪”是什么意思呢?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生 (全体) (做手势)体会细小的波纹。
生 我找到了“沮丧”这个词.大家要注意“沮”和“丧”的读音,而且写“丧”字时,不要多写一撇.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师: 你说得真好!“沮丧”谁能换个词?
生4:我觉得“小心翼翼”这个词很好,翼字要注意羽字头下面没有钩。
师:生活中我们对待什么东西需要小心翼翼地呢?
生: 花瓶、热水......
师: 谁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 我小心翼翼地把妈妈的花瓶从桌子上搬了下来。
生: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爸爸递给我的热水。
师: 大家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没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小心翼翼地保护和珍惜呢?
生:(凝神思考片刻)我知道了!妈妈每天上学前都叮嘱我:“要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师: 对!对于生命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去保护。还有吗?
生: 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也要小心翼翼地去珍惜。
师: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地呢?(板书:事情发展顺序。)(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师: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再结合预习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小组学习的纸上。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思考。)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生:高兴。生:得意。生:大喜过望。生:喜出望外。生:欣喜。 生:惊奇。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现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我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现我对大鲈鱼的不舍。)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师:孩子,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父亲这样做,对吗?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孩子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生:父亲也很喜欢。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生:就是去做。 师:说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确的去做。
tag: 教学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