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见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的呼喊?
生:“奶奶!”(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
师:她要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该怎么请求奶奶?
生:“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学生带着急切的语气)
师: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读出了恳求的语气)
师: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
生:“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哽咽的她,这个“啊”一定是内心抽泣的声音那声音里就是哀求啊
生:(多种朗读形式体验“啊”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啊”的处理读出抽泣的声音,或者哽咽无声,即不读“啊”,而是含在嗓子里)
师:这是怎样的童话场景啊,这哪里是恳求,分明是在哀求,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
生:(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小女孩也许像图中的画面一样,双腿跪地,祈求奶奶!(生再次朗读,体会)
师:尽管如此,火柴还是熄灭了随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
生:小女孩的生命
师:“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出示这句话,句子的空白处为下一步让学生加标点)
师:如果请你为小女孩的死加上你心中的标点,你会怎么加?
生:可以加上两个感叹号,小女孩没有得到关爱,在大年夜里死了,没有人关心同情,我非常愤恨,我觉得可以加上感叹号(该生朗读出语气,略)
生:我觉得中间可以加上逗号和句号逗号表示没有说完,后面的句号表示小女孩的死跟别人没有关系,就这样死了,句号就是故事沉痛的结局,表现人们的冷漠无情
师:你和课文的一样,生命的戛然而止,如此脆弱,小小的句号也就是生命的终结更是在表明一个残酷的现实,惊醒那些冷漠的人们(指导朗读)
生:这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沉闷、沉痛,我会给它加上逗号和省略号,小女孩会到哪里去了呢?生命就这样死去了吗?有一种忧愁的感觉没有诉说完,给我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掌声)
生:我也是,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有一种忧伤、有一种回味、有一种思考、有一种难过没有停止,所以,我也用了省略号,我读给你们听——“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我觉得中间的还可以用破折号,我觉得这样更突出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死去的,更突出了大年夜,正说明了小女孩的凄惨(该生朗读,略)
师:你和叶君健爷爷用的一样,他也用的破折号呢
生:我也认为中间加破折号更突出小女孩的凄惨因为悲惨的死去和本是充满快乐的大年夜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看来,批注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理解,这就创造了教材因你们的创造,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美丽的天使死去,嘴角还挂着微笑原来,弱小生命定格于狂欢的圣诞夜,定格于绝望的呼喊,定格于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三、梳理“不幸”
师:故事结束了回过头来再梳理阅读的内容再看课题我们发现,在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对应着我们读到的,却是那些看得见的“大”——
生:那双可以用来做摇篮的大鞋
生:那两辆冲过来的大马车
生: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
生:还有那堵高大的墙
师:这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冷酷的世界透过这个强大的世界,我们还读到了那些看不见的大——
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恐惧,难掩的孤独和无限的痛苦
生:这小女孩真的是太不幸了!这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
师:这强烈的感受,不就是同学们透过文字后面批注出来的“大”吗?你们看,当你们把题目和全文联系起来进行批注的时候,你获得的就是整体的更大的认识
师:我不禁要问,你们为什么能读到这么多的信息和感受呢?
生:因为我们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味了这篇课文,才读到了这么多感受
师:是的,这是因为你们内心有着对文字的敏感我还发现,之所以你们阅读到这么多,也是因为在阅读文字后面,还藏着你们那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
第二课时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
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这只烤鹅要让小女孩把自己吃下去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继续交流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一定感到很温暖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2tag: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