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概括来说,正是因为现实的不幸,她就渴望内心的幸福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到此,我想你的思考一定没有停止,你一定还会产生追问,会是什么呢?生:(沉默,思考)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生:那就是说,谁也没有看到小女孩获得的这些幸福,更不知道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可小女孩却能看到这么多美丽幸福的东西,她怎么就能偏偏看得到呢?
生:因为小女孩心中的梦想是那么的美好,实现了这些梦想女孩就不再痛苦
生:因为女孩心中一直被这些美好的东西占据着,她在如此痛苦的境遇下,更加希望心中的那份美好实现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但小女孩经历了这些痛苦,所以她能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
师:谢谢你们的引发,咱们就再回过头来把上节课感悟的小女孩不幸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进行角色转换只改名称,假如把小女孩换成你,试想:(屏幕出示,上节课梳理女孩不幸的语句——大家都在欢度大年夜,可你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生:我有些生气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生:我很生气,甚至愤怒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我心里恨爸爸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学生纷纷举手,这时老师不让说出来)
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解可课文写的小女孩如你们一样的表现了吗?别忘了,小女孩那么饥饿,都没有冲向烤饿,而是烤饿自己向小女孩走来,死亡来临的时刻,小女孩也是——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师:那么这些字里行间究竟隐含着小女孩一颗怎样的心灵?就请拿起笔,把你最想对小女孩说的话,批注在课文中吧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板书隐含配乐学生动笔,之后汇报)
生:小女孩,你忍受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你忍受的太多了,你看见了奶奶,受到了奶奶的关爱,你现在应该是幸福的吧
生:小女孩,你经历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痛苦,你得到了温暖、满足、美好、慈爱和快乐是应该的,祝你以后过得更幸福
生:小女孩,别人对你那么冷漠,就连小男孩都嘲笑你,可你为什么选择沉默?要是我,我就受不了,我会埋怨,难道你愿意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你应该在美好的世界里飞翔啊
生:小女孩,你是那么善良、那么美丽,但是苍天却是对你那么不公平,你为什么还要忍耐?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会把你带回家,让你在幸福中生活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知道,你们也是善良的从现实的角度,小女孩太有报复的理由了,可小女孩的忍耐,让那些冷漠者无地自容
生:小女孩,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你都能忍受,你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灵啊俗话说吃亏是福,你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幸福的!
师:你们批注的对女孩的评价,概括起来,这忍受、忍耐,就是说,小女孩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颗怎样的心?
生:是埋藏在心的忍耐,忍受之心啊
师:这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个“忍”啊如果说“隐”是埋藏是一种隐含,原来埋藏在心的是一颗“隐忍”之心(板书:把“隐含”的“含”改成“忍”,最终变成“隐忍”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苦难把女孩放到尘埃里,却开出了幸福的花儿原来,心怀渴望并不难,而在苦难中拥有一颗隐忍之心,才是这小小的女孩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啊
五、提升“幸福”师:小女孩也许不懂这些,可正是因为我们的阅读赋予了小女孩这么高贵的形象,她就是我们人间的天使!正是如此,她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飞到的是什么地方呢?
生:是有上帝的,叫天堂的地方
生:课文里不是说吗,“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所以叶君健尊重安徒生的原作,写上了这句话——(出示课件)
生:“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让学生在课文中补充上这句话)
师: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词——那么,跟上帝在一起,就是和什么在一起?
生: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在一起
生:因为和上帝在一起就不会有寒冷、饥饿等等的痛苦了,我想小女孩经历这么多痛苦,也应该得到幸福了安徒生这样写是为了使故事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幸福在一起
师:所以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后,批注过这样的一句话——
生:(齐读)“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与我们同在”
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安徒生,在他的心中离上帝最近的人,或许不是——(指投影)
生: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
师:而是——(指投影)
生: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体会到真正幸福的人
师:是啊,一句和上帝在一起,定格于对苦难的承受,定格于对清贫的满足,定格于对梦想的渴望,定格于幸福的天堂我们的解读与安徒生说的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原来,隐忍与渴望之心就是对清贫满足,对苦难承受的心从小女孩追求幸福的过程看出,女孩就是幸福的,因此她嘴角还带着微笑
师: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都钟爱大团圆的结局,死亡意味着不幸可是借助批注呢?我们觉得这时的小女孩是幸福的,我们读到了女孩的幸福
生:到此,我们明白了课前的追问,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小女孩追求幸福的过程才是幸福的,因为小女孩有着对苦难的承受,对清贫的满足,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隐忍与渴望
师:其实,你们已经读到了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因为有了这份背景,小女孩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最终他们来到的是上帝身边正因为是这种力量,故事读来就不再凄惨而是凄美在心中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安徒生这样写到(出示课件)
生:人们不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那些冷漠的人,他们只看到小女孩的尸体,却不曾看到她的灵魂,不知道她是幸福的但我们却知道——(出示改编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朗读)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好啊,你们读到了这么丰富是内涵当然,无论从现实角度解读,还是从西方文化角度解读,这份收获归功于谁?
生:归功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这篇童话也就是说,归功于安徒生,因为是安徒生创作的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因为是童话,原本忧伤的故事不再忧伤,更不会绝望,读到最后我们竟然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寄托与幸福
师:是啊,故事不再凄惨,而是一种凄美在心头于是,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创造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这正是童话故事的永恒魅力,安徒生的博大也在这里童话读完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天使飞走了剩下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沉默,之后发表感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2tag: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