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角的度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理解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能正确画直线、射线,会用角的符号记角。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因此,本课的重点是:建立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会直接比较角的大小;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学习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事物本质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的学习方法: 1、在小组合作中,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课前朗诵诗歌 (一)、看图激趣,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课题 出示2副美术简笔画。 师:这2副美丽的图画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美丽的图画都由哪些线条组成?并在自己的纸上随意画几条线,讨论下自己画的线可以分为哪几种? 【预设:学生通过自己画一画比较容易得出 (—、︵)直的线和弯的线。 师小结,引出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二)、探究新知 1、直线、射线的教学 师:同学们都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千变万化,现在要把金箍棒的一端变长,可以用什么线画出来呢? 师:象这种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边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叫射线。 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知射线的特点。 师:像射线这样,从一端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吗? 学生举例(太阳光、手电筒……),教师展示一些图片。 2、直线的教学 师:现在要把金箍棒的两端变长,可以用什么线画出来呢? 师:象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叫直线。 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知射线的特点。(借助物体让学生理解无限延长这一特征) 实践活动,画直线、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1)、先定点(30秒画直线、射线比赛) (2)、汇报,如果给你时间还能画吗? (3)、老师演示无数条。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那么与以前学过的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讨论并完成下表:图形 端点个数 延长情况 能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3、角的教学 (1)、认识角 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端点,请你画两条射线。 师: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师:像这样的,从公共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了角。(课件出示:角的概念)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谁能告诉老师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预设:剪刀、尺自、国旗……) (2)、折一折角 师:谁有一双会变魔术的手?有一张圆片,请同学们折角。折好后,请你举起来,指出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为什么? 师:小组中互相指一指你折出的角。 (3)、和角交朋友。 A、和角亲一亲,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B、从角的两条边出发,摸一摸两条边,感觉怎么样?(直直的)tag: 教学 ,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