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思考 在水一方
推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
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
“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
,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
穷无尽的“谜”,三写“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
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是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的重点。利用资料交流,想象等手段,引
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是教学的重点。这是一篇科普文,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推
进课文内容的发展,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通过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
鉴:
一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在本堂课中我制作了幻灯片,搜集了关于月
亮的诗句,登月的视频和月球景色的图片资料等。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
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的月球中,激发学生学文的兴
趣。
二 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本次教学分为六个板块:一 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 感受月
球之美 四 感受真实的月球 五 拓展延伸 六 书写指导
三 注重语言的积累。在教学中,注重了词语认读,词语意思的理解,句子练读,精彩语段的
填空和背诵。
四 内容比较充实。在朗读之前作了很多各种材料的铺垫,比如在朗读“古往今来,为了探索
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前,我就给学生补充了关于人类付出的努力的资料
,学生在读完后,说体会,有孩子就说到了自豪,说到了人类的了不起等等,这样就读起来就
比较入情入境了。还有在朗读“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
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时,我也先让学生交流,看图
片,激发情感,再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又如在谈遐想之前,有的孩子就不理解遐想的意思
,那么就在这时候,我用选择字义的方式让他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为后面了遐想做了铺垫
。之后的三个问号,学生把握得比较好,通过点评朗读的方式,学生发现了这三个句子原来可
以读出不同的感觉来,这一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但是纵观本堂课,还是存在许多我意料之外的遗憾:因为我一直认为设计应该还是比较实的,
可是从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就似乎不太有激情,对于月亮的诗句全班只有两个孩子知道两
句,课前我已经布置了搜集的作业,也许是预习得不是很到位,学生的朗读似乎也成了我的一
个难点,所以从那一开始我就进入了一种慌张的状态,直到课结束,从未有过的惶恐。可见,
我对于驾驭学生的能力还是相当的缺乏。经过一天的自我反省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失败之处
:
1 对于预设之外的情况没有很好得处理。比如当学生的回答和我预设的相差甚远的时候,我应
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课堂上,我所表现的是紧张,我觉得这个时候的我,更应该和学生拉
近关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读课文,去熟悉课文,这样后面的朗读也许会顺畅一些。当学生
对于我的问题,举手发言不是很积极的时候,我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信任。
2我觉得像这类的科普说明文,学生都比较陌生,应该将资料的介绍放到课始,这样可以激发
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3时间把握得不合理,导致这堂课后面的拓展延伸和书写指导的环节又似走过场的感觉,没有
真正的落实到位。比如资料的介绍,应该有老师的解说,因为在介绍资料的时候,部分孩子无
法读通资料,导致时间的浪费,假如有老师的解说,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4 课堂上的板书和设计的不一样,由于紧张,许多该添加的却忘记了。比如应该在教学第二段
的时候,讲到岩石环形山的时候,应该在板书上画上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月球之谜》教学思考 在水一方
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