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亮点之采集
在天宁小学听了一堂《劳动的开端》有两个地方的亮点让我感受颇深,特记录下来。
亮点之一:联系自己生活,感悟至深
在上课初始,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主线以及学习的要求:1、从此我走上了
一条艰难的道路,那是怎样的一条路?2、读读课文的10至29自然段,划划找找艰难具体表现在哪里
?
学习之前,用形象的文字展现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同时掌握课文的主线,让学习更加轻松,
更加有效,不愧为一大智慧。
几分钟后,学生纷纷找到了艰难表现在哪里,当交流到“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
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的时候,学生是这
样说的:
生1:我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特别能看出他挑得肩膀太疼了,不得不换
肩。
生2:从“只好” 可以看出他很想快点到,可是太累,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生3:我们现在的书包已经很重,而且绳子是棉做的,都感觉肩膀痛,他跳了那么多的煤,是硬的扁
担,一定非常痛。
师: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一读这一句话。
个别读后又全班读。
当交流到“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时,课堂情况又如下:
生1:不住地流血可以看出伤口很深。
生2:滚水烫过一样,一点点烫伤就会很疼,滚水那么热,烫伤一定非常疼。
生3:我补充一点,他已经弄破了,挑煤会流汗,我们知道汗是咸的,流在伤口上会更疼。
师:你会联系生活实际,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当讲到“走出一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时学生又联系到自己平常上学时,只走一会儿就会感觉累
,作者走了一二里路后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时时会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中句子,落实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体会作
者的艰难更加深刻。如果把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沟通起来,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
验、去感受、去学习身边的语文,所获得的效果要比我们直接传递的知识,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
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途径。而《劳动的开端》一课恰恰体现了这点
。
亮点之二:巧用教材插图,感悟至切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都是经过编委认真考虑精心挑
选的。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
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开故事情节。合理地运用这些插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
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在交流“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
秋千”时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有了初步的感悟,适时教师出示《劳动的开端》插图,这是作者在山路
上挑煤的情景。教师巧用了此图,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基调,比枯燥的文字更能有效的激发起学生
的兴趣。
生1:从图上看出他身子歪了,说明煤很重。
生2:这条山路很陡,一定不好上山。
生3:扁担压得都歪了。
生4:路很滑。
生5:他穿着草鞋,身上瘦骨嶙峋。
师:看来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也看得非常仔细,谁能再来读一读。
这巧用插图,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言,课堂气氛激活,更重要的是联系文中重点词句,更好的感
悟到作者挑煤的艰难。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利用好教材提高我们的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让它为学生的发展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劳动的开端》亮点之采集
tag: ,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