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
”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我”的坚强。
二)教学重点:
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所受到的苦难。
三)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坚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咱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
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资本家和他们的走狗们根本不把穷人当人看,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
,就算煤窑,这里面的煤不好挖,这样的煤窑也不安全。
2、作者瘦得像个猴子,与我们差不多年纪就要去挑煤挣钱养家糊口,我特别难过也很感动。
3、我觉得作者很懂事,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不忍眼巴巴地看着一家人挨饿,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
胁。
师:同学们,正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在旧社会,那些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的孩子
,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那些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也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
重任,踏上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
想一想吴运铎挑煤赶路这部分内容,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从学生的回答中选
一个,板书:艰难)打开课本,请大家好好地去读一读这一部分内容,谁能把这种“艰难”找出来
?
二、自主研读:
1、已有许多同学想说了,想说的同学请举手,好,你说!
研读: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
千。我从这里找到了作者挑煤的艰难。
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
你能体会这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想一想滑极了的小路是怎样的?想一想来回晃荡的煤筐又是怎
样的?请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这段文字。
煤筐回来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还有作者的个儿小,担子重。)
2、文中有写担子重的语句吗?找出来读一读。
“我挑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
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去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
歇。”这里写出了吴运铎挑的煤很重。
请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哪个地方特别能说明作者挑不动煤或担子重?
请拿起笔来,在最能体现煤担重的词下面打上三角形。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肩上的担子能说
“移来换去”吗?先移到右肩,再换到左肩。
同学们,我们赤手空拳尚且如此,何况吴运铎肩上还压着那么重的煤担,他也在赛跑,去晚了
收煤站收秤关门了。再想象一下,再酝酿一下,再感受一下这种无力、无助和无奈,一起读。
三、研读艰难:
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
的理解。
从这里,我们读明白了,煤筐来回晃荡的不仅仅是路滑,更重要的是肩上的煤筐重,让我们再来读
读挑煤爬山的艰辛——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
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出示课件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滑极了的山道上一步三滑的吴运铎,让我们用心看,看仔细一点
,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他的脚怎么了?再让我们抬起头来看看他的那张脸?他的眼睛?仿佛在告诉
我们些什么呢?
你看看他的脸,他的眼睛,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容,望着他那扭曲的身影,望着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你想对他
说些什么呢?想一想,要说真心话。
1、吴运铎,你要坚持,爬过这个山坡马上就到目的地了。
2、吴运铎,没有人会帮你,你只有靠自已,家里还得你揭开锅呢!你可不能让妈妈伤心。
3、在我看来,你虽然很瘦小,却很高大;你虽然很无奈,但很坚强。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一切
!
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作者一步三滑的艰辛,读。
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在你的鼓励下,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
。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
?请读后面四节,也可以选你特别感动的一节读。
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
除此以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挑回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子的对话。(齐读)劳累了一
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
深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
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
累吗?
我觉得吴运铎挑回家的不仅仅是饥饿与劳累,还把坚强挑回来了。
这就是受尽欺侮而饱尝人间冷暖的吴运铎;这就是挑不动煤而将煤撒在半山腰的吴运铎;这就是肩
肿皮破挑着空筐回家的吴运铎。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从吴运铎的一生来看,这仅仅是一
个劳动的开端,更艰难的生活还在后头……
(点击滚动出现)
1925年,八岁的吴运铎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被
迫辍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在煤矿作童工、当学徒。
1938年,那是一个艰苦而又激昂的日子,吴运铎和战友们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白手起家
,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批新步枪,送往前线部队。
1940年,他左脚踝因工重伤,仍然忘我工作,兵工厂因皖南事件随部队转移,他硬是拄着拐杖
,步行800里,到达目的地。
1941年,为抢修一批炮弹,吴运铎挖取旧炸弹的雷管时,突然爆炸,左手炸掉四个手指,右眼
炸瞎,脸部、脚部严重受伤,15天以后才从医院清醒过来。
1947年,在一次爆炸实验中,吴运铎再遭“重创”,左手腕和右腿被炸断,右眼崩进一粒铁砂
,成了一个血人,再一次死里逃生。
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运铎遭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政治迫害。
1990年5月2日,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面对吴运铎童年生活的苦难,面对他第一次挑煤的辛酸,面对他一生坎坷的革命生活道路,我
,《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教案tag: ,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