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799  栏目: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作者介绍】

见《安定城楼》。

【解题】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

故题作《夜雨寄北》。“北”一作“内”,则指妻子。

【注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居;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问:询问。归期:回归的日期。未有期

: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  ○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跌宕有致。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

: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夜雨:晚上下雨。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

满了水。涨:水位升高。  ○借景抒情,不直说相思而更显相思之深。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

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西窗:西

窗之下。这里指亲友聚谈之所。烛:烛花。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烛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超

越时空,憧憬来日相聚。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副词,还,且。话:诉说。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

雨时的心情。  ○眼前况味化作他日话题,两相对比,虚实相生,余味无穷。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
    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梓州作募僚时怀念妻子之作。首句点题,说明这首诗是以诗代书。妻子是在分手时“尚

未登程,先问归期”呢,还是在诗人到达任所后来信询问──诗中没有交代,但“问归期”说明她盼他回去

心切;诗一开头就提归期,也说明他同样把归期时时在念,他也在思念妻子。非常遗憾的是这封代书诗却带

给妻子以“未有期”的坏消息。抱歉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欲归不能的无限愁苦跃然纸上。七个字先停顿,后

转折,跌宕有致。第二句描绘眼前景物:夜雨。这是远在异地的巴山夜雨,这是容易牵动羁旅愁思的秋夜之

雨,它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把池塘的水给灌满了,“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临头”,巴山夜雨勾起他

无限深思。也许,他在推想妻子此时的处境;也许,他在回忆他们在长安的某个雨夜,心中事和眼前景形成

强烈的反差,诗人的羁旅愁思也在潜滋暗长,如同“巴山夜雨涨秋池”一般。不,是巴山夜雨能为诗人的愁

苦作证。诗人预想来日西窗夜话时还要请“巴山夜雨”这位客人到场哩。诗的前两句写过去,写现在;后两

句向往将来。杜甫在《羌村三首》之一中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写战乱流离中偶然回到妻子

身边的情景。李商隐也盼望着回到妻子身边,在烛影摇曳中,夫妻共叙离肠。“何当”二字,照应首句“未

有期”,表现出诗人热烈向往的心情。“巴山夜雨”重现,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后两句在构思上是很

值得玩味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和杜甫“夜阑更秉烛”相比较,彼为眼前实景,此为虚拟之景,因此带有

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相比较,虽然同为从对面写起,但彼仅为由长安

而鄜州的单程悬想,此则从巴山而长安、而巴山,情感的流程打了一个来回,从而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

巴山夜雨中的羁旅况味。至于“巴山夜雨”,由眼前实景一变而为来日话题,这一角色转换也极富表现力:

苦涩中有甘甜;苦涩甘甜的转换中丰富了“巴山夜雨”的内涵。巴山夜雨,客况凄凉,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然而,今日这孤寂的情怀,恰可成为将来见面话题的生动内容,这也许是对异乡中的诗人的一点安慰吧!巴

山夜雨,归期未卜,妻子的心境也将是孤寂的。然而,“巴山夜雨”之句带去了丈夫的思念之情,带去了她

多么渴望听到、他要亲口诉说的满腔心事。这又是多么大的安慰啊!这首诗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

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

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巴山

“巴山”即大巴山,在四川东北部与陕西、湖北交界处,因古代属巴国,故名。后用作蜀地的代称,称作巴

蜀。本诗“巴山夜雨涨秋池”、“却话巴山夜雨时”即这一用法。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

山楚水凄凉地”一句中,“巴山”指其任刺史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位于巴山间。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