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师恩难忘》记述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段。课文通过典型事例反映老师的教学有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刘绍棠的作品,语言清新淳朴,富有乡土气息。本文体现了作者的一贯风格,没有大肆渲染,没有大段抒情,甚至没有细致的人物描写,但是读者仍然仿佛能看到田老师可亲的形象,听到田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少许几处议论,是“我”长大后,用成人的眼光回味品评老师的教学而发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真可以称得上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齐,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另外,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通俗易懂,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和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这首诗简单易懂,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既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苏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tag: , 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教学语文建议 - 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