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议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909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 村居》四篇课文都和名著有关。他们体裁不一,风格多样,前两篇以“人”为主,但“形象”各异;后两篇则以“情”见长,而情“意”不同。《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少年王冕》出自《儒林外史》(二者为明清小说的代表),《黄鹤楼送别》脱胎于唐诗,《清平乐 村居》乃是宋词。这是我们是认识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扇窗户,在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一篇精彩的故事,它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故事的背景很有必要提前交待给学生。《水浒传》是一部奇书。主要讲的是梁山108位好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林冲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悲惨经历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官逼民反”。著名的才子金圣叹曾经对林冲进行过如下评价:“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上梁山之前处处忍让,信奉的人生信条乃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面对高衙内对自己妻子的调戏竟然不去深究,蒙冤发配之后仍然以忍为先,梦想得到朝廷的宽恕。包括与洪教头的打斗也是处处忍让,与人为善。可是当他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之后,他终于忍无可忍,以牙还牙,杀陆谦,劈王伦……把自己的仇恨百倍的还给了自己的敌人。走上了一个彻底的“革命者” 的道路。林冲由忍到狠的性格变化,很有代表性,多多少少的有着我们中国人的影子。尤其是他的“忍”。

    先说故事的起因,林冲的出场亮相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囚犯,但不是一般的囚犯,是遭受“高太尉陷害”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最起码有两层含义。其一,遭受陷害,值得同情。其二,禁军教头,有些本事,值得结交。人都有恻隐之心,俗话说惺惺惜惺惺,英雄重英雄。像柴进这样的好汉,喜欢林冲也就顺理成章了。柴进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你看他“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不过这也为后面的比武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洪教头隆重出场,作为和林冲性格迥异的“反面人物”,作者深知这位“绿叶”的分量,所以也不惜笔墨。“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这活脱脱一个“地痞”呀。看样子就来者不善。果不其然,林冲和洪教头的较量就从一见面就开始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段尽管人物切换的比较频繁,有林冲和洪教头的对话,还有柴进的插话和差人庄客的动作反映,但是场面描写一点都不混乱。一段写林冲,一段写洪教头,一段写柴进,夹夹杂杂,错错落落,真是八门五花之文,作者的笔力实在是令人钦佩。

    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部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一个彬彬有礼,一个蛮横无理。再看洪教头的三句话,对话者全是柴进,根本没把林冲放在眼里。而且多是反问,语气强烈,明显带有挑衅性。不仅没看起林冲,连柴进都不大放在眼里。这也难怪,柴进要借机教训一下这位目中无人的洪教头了。你只看柴进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你可别小瞧了他”竟然惹得洪教头跳了起来,就明白了。此时,林冲还是不希望比试的。一个“不敢”显示出林冲宽大的胸怀和能忍则忍的性格。无奈洪教头步步紧逼,尤其是柴进在旁边煽风点火。终于,退无可退,比试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开始比试了,洪教头的一连串动作表现了他的狂妄和骄横。“掂量”“耍”“喝道”“猛敲”“冲”……林冲的回应却十分低调,处处显得被动“只好”这个词语最能说明此时林冲无奈的心境。

    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推崇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衡量一个“士”的基本标准。前期的林冲确实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尤其是这个“让”字,更是林冲精神世界的写照。可是实在是无法再忍,再让了呢?那就应该回击了。只是没想的是林冲的回击却是从认输开始的。“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这其实是以退为进的高招,借机除去了身上的枷锁。而作者在打斗中途的这一停顿,使得读者对欣赏较量的渴望更加强烈了。这应该算是一种“欲擒故纵”吧。别慌,这还不算奇。刚要继续较量,没想到柴进又来作梗了。抛出一锭大银作为彩头。对于读者而言,这锭大银只能是画饼充饥,为什么不快点打呀?想看结果的读者大有人在。可是作者就是如此的敢于用笔。故事的高潮一直到这时都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最精彩的时刻终于来了。洪教头“把火烧天”气势汹汹而来。林冲“拨草寻蛇”后退一步,机敏谨慎。其实高下此时已见。而此时的“来!来!来!”已是强弩之末,色厉内荏之狂叫,只能让人嘲笑洪教头的自以为是罢了。骄兵必败。林冲在最后的一击时刻,仍然给洪教头留了情。那一扫,仅仅扫掉了洪教头的跋扈嚣张,没有造成更大的肢体上的伤害,已经是给足了洪教头面子。

    故事的结局是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这和开场时挺着胸脯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全文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读罢此文,英雄这个词语凸现在我的脑海。什么是英雄?林冲就是英雄。武艺高强,谦虚谨慎,胸怀宽广……

    《少年王冕》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也是一部奇书。本文叙述清晰,以时间为线索贯通全篇,如用“七岁时”揭开序幕,用“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等词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语言清晰明快,准确生动,对人物和景物的刻画尤其得细腻传神。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这是全文的纲领所在。提纲挈领,百毛皆顺。

    在熟读课文之后,老师不妨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讨论。课文中主要写了王冕的两方面的特点,一、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课文中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呢?

    先说孝。因为年成不好,母亲无奈的告诉王冕,你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了。王冕的回答耐人寻味,他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实际上这短短的两句话,包含的意思并不简单。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一虚一实,先假后真。看似自相矛盾,其实这是善意的谎言,也是王冕知道体贴母亲的第一处表现。还有一处是在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他要“处处小心”等等的时候,他一一答应。充分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尊重和顺从。“孝”是中华第一美德,百善孝为先。

    遇上秦家有好吃的东西,总要带回家让母亲吃。卖画得了钱,也买好东西孝敬母亲。春光明媚的时候,还带母亲游览美景,让母亲心情愉快。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母亲,实在令人钦敬。

    再说“勤学”。首先是放牛不忘读书,用积攒的点心钱偷空去买书,几年下来,读了许多书,明白了许多道理。其次是刻苦学画荷花。从发现美的事物开始,产生兴趣,接着树立信心,“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起初也画不好,后来坚持下去,终于越画越出色。多说一句,荷花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也是有象征意义的。刘禹锡在《爱莲说》中有过这样评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王冕,真君子也。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写成的。诗文对应成趣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长江边延误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话虽不多,但是包含的意思却不少。首先,点明了送别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黄鹤楼上)、人物(李白、孟浩然),以及事件(饯行)。“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自然段:“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当时是“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如此明媚的春光,他们却无心观赏,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心里都不舒服,不愿意分别,“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可见他们的友情深厚。

[1] [2]  下一页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