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月亮和云彩》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在《月亮和云彩》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11-07 15:31:22   浏览次数:703  栏目: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在《月亮和云彩》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在《月亮和云彩》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渗透的具体理念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 科学教育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但是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缺少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缺少一套实证的方法,又缺少严整的逻辑规则,乃是不争的事实……(自然)科学与人文,只能双赢,不能零和。为了发展中国的人文教育,为了科教兴国,为了国人与全人类的福祉,为了最终地去除我们这块土地上的迷信与愚昧,让科学家与文学家携起手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创造一个更加文明、更加有知识有教养的中国吧。”    无论是实现语文教改目标的需要还是科学的人文精神要求,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都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本文将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渗透的具体理念是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正确策略是什么?

 

一、《月亮和云彩》一课的相关科学知识选论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课文叙述的是几个小朋友晚上观看天空月亮和云彩的事,实际课文叙述的是一个科学观察活动的案例。教师仅仅有语文知识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或者相关的科学知识很肤浅,是无法做到正确地渗透科学教育的。

1.关于科学观察

观察是一种常见的经验活动,只有带有科学研究目的观察活动才能称为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科学家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观察可以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不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也可几个感官同时用之,去观察观察对象,有时也可以借助于科学仪器,使我们的感官更准、更灵,例如:用望远镜观察星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等。此类,称为自然观察。另一类是人们通过科学实验的途径,在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用各种感官或实验仪器对实验对象进行特定方面的观察。此类,称为实验观察。显然,《月亮和云彩》课文叙述的观察活动属于前一类。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和科学观察密切相关的。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国外有的科学工作者说:观察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学会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小学生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学科学,学生活,就从学观察开始吧!

 2.理性对观察的渗透

老一辈科学家经常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在观察时,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需要实事求是的观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加入个人想象,力求中性地观察。但是只有刚出生的婴儿才能有真正的中性观察,因为,此时他尚没有任何经验和理性认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避免理论对观察的误导,另一方,也要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观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月亮和云彩》一课的课文所叙述的自然现象,如果认为月亮是静止的,那云彩就在动;如果认为云彩静止,那月亮在动。事实上,丁大勇和李小文的观察结论都是理性渗透的结果。

     培养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理性渗透,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

     3.观察与语言

观察产生的图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类型。这两种不同的逻辑类型通过观察过程结合起来了。没有图像就不存在观察表象,没有语言,观察表象就不能表达为有科学意义的陈述。观察就不能对科学的发展有实际贡献。(徐纪敏;《科学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p432)

    《月亮和云彩》一课的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小学生经历一次观察图像与语言陈述结合的过程。

     4.关于月亮和云彩运动

   《月亮和云彩》课文讲述以物体的运动为主题的观察活动,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科学观察活动过程,教师应该对月亮和云彩的运动有较深层次的了解。

    月球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离地球最近时,距离363300千米,最远时达405500千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7日7时43分11.5秒,为一个恒星月。像地球一样,月球也在自转,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恰好等于公转一周的时间,所以月球总以同一面对着地球。难怪我门年复一年看到的月面景色总是依旧。有人说,这是月中嫦娥眷恋亲人,自己舍不得掉头他顾,也不肯让月亮转过脸去。

   云彩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

层云云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层云很低,但不接触地面。层云一般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厚度一般为400-500米。

中云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

高云 高云全部由细小的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

云彩飘浮在大气中,随大气的流动而流动。云彩流动的速度不会超过大气流动的速度(风速),而最大的12级台风每秒也只有32.6米。

也就是说云彩在动,月亮也在动,而且,月亮动得比云彩快得多。但是月亮高度约是云彩的30万倍。人的肉眼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感受是取决于视角变化的快慢。由于月亮、云彩高度悬殊太大,人们在地面同时观察云彩和月亮时,月亮视角的变化远小于云彩。所以感到月亮不动。

二、《月亮和云彩》一课渗透科学教育的理念

《月亮和云彩》一课的课文叙述了几个小朋友的一次观察活动。在第一自然段,课文讲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可以说是描述小朋友看到的观察图像。在第二自然段,课文讲两个小朋友对看到情景(观察图像) 看法不同。两个小朋友对观察图像有不同的语言描述。李小文组织小朋友举行了另一个观察,小朋友看到了另一幅自然图像,对这一图像的描述,大家没有不同的看法了,课文并没有最后的观察语言描述。留下了小朋友探索讨论、提出问题的空间。通过课文分析,本人认为教材作者对课渗透科学教育的问题是经过周密思考的。

可以看出,教材并不想在这节课中去讨论天文知识,也并不想去谈运动学知识。它只是描述了一次有趣的自然观察活动。事实上云彩是运动的,月亮也是运动的,对地面而言月亮运动的快慢比云彩大得多。两个小朋友对观察图像的不同语言描述,可以说都对,都不对。课文中看不到结论性的语句,意在为小朋友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月亮和云彩》一课的教学理念是:语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让小朋友了解自然观察的基本过程,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自然观察的乐趣,通过常规语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观察现象描述的语言能力,感受语言描述对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三、《月亮和云彩》一课渗透科学教育的策略

   1.在语文课里渗透科学教育,绝不能把语文课变成天文课、物理课。为了力求语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我们可把以课堂训练的重点放在观察自然图像,看自然图像说话,看图像写词上。

   2.通过展示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观察的兴趣。例如播放有如下情景的录像:各种各样的云、飘浮的云、奔驰的云、明月、薄云遮月、乌云遮月……。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话语来描述这些情景。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说看到过的夜空的自然景象,点拨一下,可以发现的问题很多,很多。

[1] [2]  下一页

,在《月亮和云彩》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在《月亮和云彩》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