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第二课时(反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3、指导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 ,其他小朋友 ,司马光 ,最后 。
[低年级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强,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说得较有条理。]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读,想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指名读,交流,相机理解个别词语,朗读句子: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古时候:距离现在很远的时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距离现在近一千年前。)、地点(花园里)、人物(司马光和小朋友们)
提示,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远处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师:是啊,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真是太危险了。<你说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得很好。>
[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存在的隐患。但发现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归纳出来有些困难,站起来的小朋友都是读文中的句子。经过思考,修改如下:每个故事都有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经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和结果,读读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哪些内容?]
过渡: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可你们知
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2、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指名说,强调“在假山下面”,“大”,“装满水”)一位小朋友掉进这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指名交流)
[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是为了让学生再次进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险。]
3、是啊,这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真是“千钧一发”(出示词语,领读)突然发生这们的意外,别的小朋友都( 慌了 ),有的( 哭 ),有的( 喊 ),还有的( 跑去找大人 )。
4、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 喊 跑)
(1)他们会怎么喊呢?
(2)小朋友们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来帮忙,急坏了的小朋友还可能会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3)小朋友们真是急啊,你们看到这们的情景心里急吗?那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小节。(自由读,指名,男,女,齐。)
过渡: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
tag: 司马光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