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三袋麦子》。
对第六小节的教学,我安排了这样的说话训练和写作方法指导:
T: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对土地爷爷说了什么?
S:读课文: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我那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T:想想,小猪怎样说这番话的?说说你的理由。(揣摩语气、心理、神态) 板书:小猪 说
S1:小猪“感激”地说,因为是土地爷爷给了他麦子,他才吃上了馒头、烙饼。
S2:小猪“舔了舔嘴唇”说,因为他又想到了那些美味的食品。
T:说得真好,从小猪的神态、语气,我们读懂了他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这里揣摩小猪的语言,想象小猪的语气、神态、心理,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
T:课文为什么不用上“感激”?为什么接下来才写小猪“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呢?
S1:小猪说的话中有“感谢”了,前面再用感激,就重复了。
S2:小猪是说着说着才想到了好吃 ,“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如果一见到土地爷爷就舔嘴唇很不礼貌。
T:很有道理。作者在写作后,一定进行了认真、仔细的修改。考虑得十分周到,写得合情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自己对课文的补充是否合理,进而展开习作指导。]
T: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小猪的什么特点?
S1:小猪很可爱,很天真。
S2:小猪很憨厚。
T:什么叫憨厚?可以换成你平时常用的什么词语?
S:就是老实,他实话实说。
S:就像《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里的八戒。
(全班哈哈大笑)
T:憨厚的性格确实像八戒。
(出示句子: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土地爷爷哈哈大笑,会怎样说呢?
(课件出示句子: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 ”)
S: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贪吃的小猪。”(严厉批评的语气)
T:你这种语气得板着脸说。注意“哈哈大笑”。
S:(慈祥、疼爱的语气)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贪吃的小猪。”
T:你这个土地爷爷为什么变得慈祥了?
S:土地爷爷看到小猪,觉得他挺可爱的,忍不住地“哈哈大笑”,并不是笑话小猪,而是喜欢他。
T:要是我,也不忍心批评他。
S: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真是个憨厚的孩子。”
S: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好孩子,不用谢。我再送你一口袋麦子吧!”
T:你为什么要再送小猪一口袋麦子?
S:因为我觉得小猪不仅憨厚可爱,还懂得感恩,送他一口袋麦子表扬他。
[反思: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学《三袋麦子》时,大家都能明确这么一点:他们的做法是各有所取,都有对的一面,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来定论。怎样利用课文,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领,完成人文精神的建构呢?这是课前萦绕心头的问题。
这里安排的说话训练,意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小猪的评价。生活经验让学生对“贪吃”这一行为作出否定的判断,无可非议。但课文意图揭示的内涵并不在此处。土地爷爷的“哈哈大笑”是对小猪的宽容,映射出的是对他人的包容态度,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我再送你一口袋麦子吧!” 不在我教学预设中,当一个女孩子轻轻地说出这个想法,我心中暗自叫好。学生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参悟的课文内涵,这就是建构于学生心中的人文精神!这一预设之外的精彩,让我更加坚信: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都是孩子心灵和课文碰撞产生的火花,它没有好坏之别,没有对错之分,是最珍贵、最纯真的心灵独白。]
,今天教《三袋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