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古诗两首》(山行)
秋天来了。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诗人往往多愁善感,故“自古逢秋悲寂寥”者芸芸。当然也有为秋天“翻案”的,唱出“秋日胜春朝”的洒脱。秋天带给我们的这两种不同感触,在本文选编的两首诗中得到各自的展现——是苏教版编辑们的有意为之。这番用心,我们当好好领会。
1、在秋天里寻觅春意。
《山行》这首诗中,从理解的角度来看,窃以为第一句最难。难在它与我们现在一般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仿佛是“寒山石径斜远上”的倒装)。教学中,我打算分两步走,先从“寒山石径斜”入手,围绕“寒山”“石径”引导孩子在头脑中呈现一幅“静态”画面;再就“远上”,领略山中小路曲折绵延、渐行渐远之“动态”神韵。
第二句中的“生”及第三句中的“坐”字,应引导学生注意。前者多人会将其写作“深”。后者因其太普通平凡而让人自然而然当作“坐下”来解。作“因为”解者,记忆里仅还留有“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句。引导学生领略“停车”与“枫林晚”的因果关系,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对“坐”的理解可加深印象。
“霜叶红于二月花”,千古名句,可展现多幅深秋枫叶图,给孩子以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秋天的火红、热烈与奔放,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本细读——《古诗两首》(山行)
tag: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