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教学思路

《掌声》教学思路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665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掌声》教学思路,

《掌声》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第5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触及心灵的好文章。文章讲述了由于残疾而自卑的小英,因为同

学们的两次掌声而重拾信心,笑面人生的故事。文章贯穿了本组课文“爱”的

主题,于掌声中揭示爱与尊重的真谛。此文看似简单,内涵极为深刻,对于3年

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好文章不是简简单单读课文就能做到的。

  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等,放手让学生

读读、想想、议议,从而深入挖掘文章主旨,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

惯。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 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

两次“掌声”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鼓励,懂得要主

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捕捉文眼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中定调的第一个音符,这个音符应按在心

灵上。所以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在什么时候会听到掌声,然后以视频

中不同含义的掌声(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掌声的丰富内涵,为后文个性地解读

“掌声”,为掌声加上修饰词做铺垫,架起了与文本的第一座桥梁。

  所谓“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这“一发”就是我要捕捉的文眼——

课题《掌声》。首先,我先让学生通过略读找出文中两次描写掌声的句子,并

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热烈的鼓掌来体验“热烈”,“热烈”一词要读得响亮,体

验“持久”和“经久不息”,这两个词要读得时间长一点,重一点。如此这般

使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救赎小英心灵的掌声。然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为什

么同学们要送给小英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含义?……这“一发”由学生而牵,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品读文本的积极性。

  二、聚焦“掌声”,潜心品读

  1 读出来的感悟。

  (1)圈画批注。

  解读第一次“掌声”中饱含的爱与鼓励,感悟小英内心是关键。我先是通

过动情的配乐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小英的痛苦,然后引导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触

动心灵的一个词、一句话,把体会总结成词做批注,并让学生亲自写在黑板上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主要抓住3处句子,通过指名读、评读、自由读、合作

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越来越深刻地感知小英自卑、忧

郁的形象及矛盾、挣扎的内心,引发对小英的同情。

  (2)词语搭“桥”。

  在阅读文本时,我发现“默默地”一词隐含作者充沛的感情,也是小英所

有悲剧的核心。对于健全的孩子来说,如果不能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很难领

悟到“掌声”的真正内涵。所以我借助图片,小英日记中的独白,引导学生开

火车读“默默地”,先越读越轻,体会小英的躲,再越读越重,感受小英的痛

。作者并没有进行心理描写,而是通过“默默”等词让我们体味小英的内心世

界。此时让学生明确这便是细节描写,水到渠成地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笔法的细

腻。通过品读细节,使学生的情感向前大跨越地前进了一步,由此深刻理解了

第一次“掌声”的意义和内涵。

  2 两处补白。让掌声焕发光彩。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补白”则能驱使想象,激活思维,

个性化解读文本。

  空白1——小英走下讲台时的神情。我抓住这一空白,聚焦表象,引导学生

尽情加以想象:脸上怎样?眼睛里怎样?嘴角呢?然后进行随堂小练笔。这样的补

白设计,不但使小英的神情变得具体、生动、丰韵,使学生主动建构语言,同

时也让一个快乐、自信、幸福的小英跃然眼前。

  空白2——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省掉的内容,思考“什么变了?什

么没变?”使学生懂得人虽然不能改变自身的残疾和容貌,但可以改变生活的态

度。

  这两处补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是掌声使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掌

声焕发光彩,让文本阅读充满个性与灵性。三、升华“掌声”。感悟提升

  在充分品读两次“掌声”后,淡化处理了小英的信这一部分内容。环节“

淡”,但情不“淡”。此处应将对掌声的理解推向一个高潮。而让学生“想一

想小英信里会写些什么”,是对掌声理解的第一次升华,然后再出示小英的信

,通过三次分步引读,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掌声的力量。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本文在编入教材前叫《生命的掌声》,作者为什

么用生命二字?”并让学生也谈谈这节课的独特感悟,并给课题加一个修饰词,

由教师写在黑板上。这是让学生个性化解读掌声的第二次升华。根据这些词语

,我即兴串成本课总结语,虽然对自己是一种考验,但我相信最贴近他们的才

是最能震动学生心灵的。最后“把作者的一段充满哲理的话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配合着《掌声响起来》的旋律,齐读最后一段,在对掌声的回味中,在对

爱的理解中结束本课。

 
 
 


 

,《掌声》教学思路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