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兵》教后感
题目有如文章的眼睛,读懂课文应先读懂课题。上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菩萨”,让学生聊聊这个词
。“我知道观音菩萨。”一个学生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附和声,“在你们印象中观音菩萨是什么样的
?”“她很善良。”“观音就是神仙。”“看来同学们对观音菩萨还挺了解的。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
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说完后我在“菩萨”的后面加了个“兵”,“那么是菩萨兵?什么
样的人可以称为菩萨兵呢?”“那一定就是具有菩萨心肠的士兵了。”大家一致同意这个结论,此时我
让学生读课题,从孩子们的声音里我听出称赞、崇敬的味道。
课文中“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学生不大容易理解。教学
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红军播下的仅仅是地里的种子吗?藏胞看到红军战士这样为他们着想,心里会怎
么想?学生通过自读得到了一些结论:藏胞看见种上庄稼的土地、以后吃到粮食时都会想起红军,还会
把这支队伍跟以前的进行比较。此时我再适时点拨:正是由于红军帮助藏胞春耕这件事改变了藏民对红
军战士的看法,使他们亲近红军战士,红军爱民的形象就在他们心里生根、开花。这不也是红军战士播
下的种子结出的果实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种子”的另一个含义。
,《菩萨兵》教后感
tag: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