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荔枝赋并序》课堂教学实录

《荔枝赋并序》课堂教学实录

11-07 14:54:39   浏览次数:364  栏目:综合资料
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荔枝赋并序》课堂教学实录,

《荔枝赋并序》课堂实录(一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导入新课)唐代孟浩然写了一首给张九龄的诗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家

 一起背一下。

生: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师:足见张九龄在朝中以及在士人心中的地位,其实张九龄也是很有才情的,许多名句出自他的笔下——————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西江夜行》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九龄的一篇赋《荔枝赋并序》。

师:大家了解张九龄吗?他可是我们广东岭南人,请同学们翻开“学案”说说你知道的作者其人!

生:(纷纷说开)

师:张九龄不仅政绩卓著,而且文采飞扬;真是“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下面把课文切分成四大学习板块,即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5自然段。我们四个组分别完成其中一个板块的学习任务,由每个组负责每一板块的全面学习,要求完成:

Ø     正音      

Ø     正义

Ø     重点句译

Ø     主要的文言语法现象

Ø     段旨及鉴赏

生:(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快进入状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师:(分发“课堂学案”)下面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快速抢答“课堂学案”上有关思考题。

师:效果不错,看来大家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接收任务后,大家的劲头很足,“压力即动力”。现在请各组主持人进一步讲解一下“段旨及鉴赏”,其他小组同学质疑。

(老师依据同学所讲,展示文章结构图解)

 

生1:文章题目“赋并序”,那么正文部分就是“赋”啦,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甲:文章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

(回答很好,大家情不自禁鼓掌)

生2:作为一个政治家,写了这篇描写家乡特产荔枝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深意?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同学们好好在文中找找,看有没有具体的语句能解读这个问题?

生乙:第5段能解读。

师:具体说说!

生乙:这一段是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它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体物写志。

师:回答完美,掌声鼓励!其实文章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文的表达手法“托物言志”。那么就本文谈谈,“托物言志”的文章是如何完成由物到人的思维转换的?

师:(进一步提示)即:本文中荔枝和某些文人有着相通之处,请找出二者相通的地方。

 (同桌开始讨论)

生1:他们相通在:(1)姿态奇秀,品味高洁。(2)甘美无比,席上珍品。(3)不被知赏,闲在偏远。

生2:荔枝与士同样具有美好的内在,但无人赏识,常遭埋没,他们之间的命运又是何其相似。

师:好!我们归纳一下,“托物言志”的文章一般是先描写物,再由物到人,表达主题——志。完成这一思维转换的关键,是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或相通之处。

师:这篇文章当初读的时候什么感觉?现在呢?

生3:当初有些乏味,现在有些回味无穷。

师 :说说看!

生3:为表达自己的深意,选择了“荔枝”这个物;而且荔枝大家都熟悉。

师:其他同学补充一下。

生4:文章结构严谨。文章先写了小序,交代了写作动机,也概括了下文的写作内容。一、二段极为铺叙渲染荔枝的奇秀和甘美,将荔枝称为席上珍品。第三、四段侧重写荔枝的神奇功效。第五段则笔锋一转,发出由衷的慨叹。荔枝空有凌云志,空有好皮囊,最终不能物尽其用,且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被冷落被遗忘。最后作者发出“亦因人之所遇,孰能辩乎其中哉”的喟然长叹,文气悠忽宕开,如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师:总结得好,全面独到。文章结尾之妙,值得深思。作者擅长铺陈蓄势,吊足读者的胃口,然后陡然逆转,既一脉贯通,又水到渠成,给人以美感和无穷的回味。

师:同学们都会思考问题,下面开始做做了!(分发“达标学案”当堂检测)

(学生认真练习,老师巡视,后明确答案,检查鼓励)

师:大家的课堂效率高,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齐读第5段,重温课文。

(书声琅琅,课堂充满着阳光)

(铃铃铃!)

师:下课时间到!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起立,齐声)谢谢老师!


,《荔枝赋并序》课堂教学实录
《《荔枝赋并序》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课堂  荔枝  , 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