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故乡情,尽在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之中。莫道情有千万种,人间最是乡情浓。
五、延伸生活
在感知、对比、体验、领悟的过程中,《桂花雨》的教学接近了尾声,针对课后的练习和作业,我想到底是德育延伸、美育延伸还是能力延伸呢?
实际上,重要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还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调查,学生自己说出了几点,我看很好!
学生刘必豪说:“老师,我想吃桂花糕饼!”
学生余思函说:“老师,摇桂花的乐趣,和我在外婆家打枣子的的乐趣有点相同的。”
学生蒋伟说:“老师,我想再去看看桂花,摇一摇桂花树。”
看来,学生们还是需要的是直接的感受和体会,在学生的启发下,我让孩子回去后,到阜宁的老街上吃一吃阜宁的土特产“阜宁桂花汤圆”,还要让学生回家写自己“打枣子”、“打白果”的经历,要写出自己在“打”的过程中的乐趣。
通过《桂花雨》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要老师引导激发的。一位伟人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设计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造成认知的冲突,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堂学习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调动了。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验理解的能力,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教师不应该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问题让学生提出;新知让学生探究;思路让学生交流。”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自主学习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作者“我”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欢乐和那情牵梦绕、美丽缤纷的桂花雨。
再次就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而“强烈而活跃的相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相象,但是他们的想象力的形成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要挖掘了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那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文本语言活起来了。
最后就是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摇桂花的欢乐和桂花雨的缤纷。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感知、对比、体验、领悟”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对比读、发现读、语感读、体验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达到了美育的效果。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童年及家乡的怀念就情不自禁了,这样重难点目标就自然达成了。
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