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对比、体验、领悟《桂花雨》教学体会
阜宁师范附属小学:李 亚
这是一个桂花飘香的季节,每天清晨我走进校园,就能闻到阵阵的桂花香,那时我感觉浑身特别轻松,脑袋也非常清醒。
这几天正好要上一篇课文,题目是《桂花雨》,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怀念。
但是我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陷入了思考?怎么教这篇课文呢?学生见过桂花吗?学生了解桂花吗?学生能感受到桂花摇落像下雨的样子吗?学生能体会作者爱花思乡之情吗?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叫我去想如何才能上好这节课。在沉思中我想到每天早晨的桂花香,我决定寻花探树。
在学校的会议礼堂面前我看到了一簇高大的桂花树,那真是“绿叶层层密,黄花点点金”哪。一个教学的构思在我的心中涌起……
一、 感知桂花
早读课下,我等学生做完了广播操,就带他们到会议礼堂前。学生一进入礼堂的大门口,就七嘴八舌的说好香呀。我乘机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的香吗?”学生四处找花,没有看到,都说不知道。我又问:“谁能形容一下这花的香气?”学生就说开了,有的说“香气袭人”,有的说“芬香扑鼻”,有的说“沁人心脾”,有的说“鸟语花香”,还有的说“十里飘香”……
等我继续带他们向前走到桂花树下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学生喊到:“老师,桂花树!”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桂花树的呀?”这个学生说:“我家就有一颗桂花树的,但是没有这么大!”我继续说:“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颗桂花树,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桂花树的外形和花的颜色大小,把自己看到的放在心中,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再进行交流。”
学生们井然有序的在桂花树的周围散开,有的在闻花的香气,有的在看桂花树叶子,有的在忙着采点小小的桂花。我看到学生们说着笑着谈论着,我也陶醉在这美丽的桂花和童心中了。学生也都沉浸在这一片的花香之中了。
二、 读文对比
学生到了教室,我没有叫他们看书,有的学生就迅速的打开课本看了起来,交头接耳的谈论了起来。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还在想着自己看到桂花的情景呢。
上课了,我让学生先汇报自己看桂花的结果。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四个大组每组推选出一个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多自己看到的闻到的说的头头是道,因为有话可说。这样在汇报过后,我及时的回到课本中来,请同学对照后面的生字新词,读课文,发现课文描写桂花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并想一想作者说的和你看到的是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你说出来不同的地方。还有在读文中你自己发现什么问题的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嵇海峰说说:“老师,课文中‘笨笨拙拙’一词用得好,我想象中的桂花树是高达的挺拔的,但是今天看了,真有的失望,这个‘笨笨拙拙’一词正好和我的心情一样。”
学生姜凌云说:“老师,我发现‘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一句话写得很好,我感觉到桂花的香就是这样的,让人的心都浸在花香中了。”
学生杨莹说:“我觉得‘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一句也写出了桂花真实的香,我能够体会得到花香和丰收的喜悦以及助人的欢乐”
就这样,学生用自己直观的形象和课文中的文字联系起来,对照发现了文章的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
三、 体验“摇花乐”
在读出花香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直奔“摇花乐”。首先当然是要明白为什么这是件大事。读懂三个字“老是缠”,明白我摇花的“迫不及待”。读懂了,就能感悟到这什么是一个大事。也能读好“我”和母亲的对话。这又一个进行对话朗读训练的好机会。正因为“我”迫不及待,等到终于有机会摇了,一定兴奋不已。于是又有一个机会训练学生的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如何读出“我”的兴奋,虽然忙碌而快乐。摇花之后母亲对桂花的虔诚,父亲由引激起的诗兴。更加反衬出“我”摇桂花的乐趣。这就是摇花之乐。
但是这终究是纸上的东西,学生能读出“摇花乐”,更想的是自己能不能亲身体验一下。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学生在没有我组织的情况下,就到了桂花树下,学生学着课文中的描写的样子,抱住桂花树,使劲的摇呀摇。只见那金黄的桂花纷纷落下,如雪如雨,但是更象雨那样急的落下。学生的笑呀、跳呀,也学着作者的语气喊道:“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好美的雨呀!”他们也和作者一样真正的体会到了“摇花乐”。
回到教室,在第二课时中,我先让学生汇报“摇花”的方法。学生有了直接的经验,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紧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花雨”落下的情景。学生有的说不象雨,但是更多的说象雨,并且说出了理由,一是落在桂花是直接落下,不是飘落的;二是落在脸上凉凉的,和雨点感觉很相似(大家都有淋雨的经历)。
下面我就要学生说说自己摇花的乐趣了,大家你一言他一语的都抢着说。我让他们对照自己的感觉和作者对比一下,还能发现什么?
在学生再次读文中,学生发现了作者家庭的爱花情结,这样为作者的“摇花乐”的分析又添上浓重的一笔。
四、 领悟“思乡情”
这篇课文是台湾的作家琦君写的,她早年在杭州读书,家在江浙。1949年赴台湾,那个年代过去的人,老了大多思乡,落叶归根,人老思乡,是常理。而桂花又蕴含着“归乡”之意,因此作家写此文追忆童年于“摇花乐”,寄思乡于“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前者在文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后者在文中并没有点明,只说“每次作家长大后从外地回来,总要带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以及“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要、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母亲思乡,“我”是母亲的女儿,当然也会有遗传。甚至于乡情更浓于母亲。这也就是作家用笔的含蓄所在。
基于此,上课时我就把寄思乡于文这种情感的熏陶放在首位。当然作者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喜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的童年“摇花乐”来展现的。所以要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先得读出摇花之乐。
另外那个时代的孩子完的乐趣是少的,在童年中的乐趣是深深难忘的,更何况还有那浓浓的香味留在记忆中和餐饮中。大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是很贫乏的,有桂花香的生活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在体悟到摇花之乐之后,体会母亲的思乡之情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自然水到渠成了。即使家乡的宅院旧——更可能是破旧,残旧,但因为是自家的,所以总是恋恋不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我也受到了感染。于是和学生一起背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忆江南》《静夜思》等,在此基础上,
我用下面的几句话作为总结:山是故乡美,水是故乡甜,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日是故乡暖,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感知、对比、体验、领悟《桂花雨》教学体会tag: 教学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