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书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文中重点句所蕴含的道理。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品位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15课。(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一位平凡的扫路人,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扫路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二、自读感悟,引导批注:
1、 出示学习要求: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相关的句段:写天游峰的用直线;写扫路人的用浪线。
(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在书旁写上阅读感受)
(3)读好所划的句段。(自己读或同桌分节朗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学习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获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在游览天游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让他深受启发的老人。
2、学生配乐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三段,读懂老人,感悟人生哲理
1、出示扫路人图片,学生观察,说说老人的外貌。
2、找出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学生读一读,说说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
读课文,说说你初步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
3、提问:要想深入了解这位扫路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
4、学生讨论确定学习方法。
5、教师归纳:抓住课文中“我”与老人的对话以及老人的神态、语言、行动的描写来学习,通过朗读来认识天游峰的扫路老人。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学习要求:这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自读课文4—12自然段,在描写扫路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下面作上记号,说说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8、学习反馈
关于天游峰扫路人: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9、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全班开展讨论:30年后,老人还健在,还能请我喝茶吗?你是怎么认为的?
接下去练习说话: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
10、小结:所以说,这是一位( )的老人。
11、练习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课,提炼写法:
1、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到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险峻)
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天游峰的险峻呢?(体会“反衬”的写法)
3、文章除了运用反衬的写法,还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向读者立体化地展现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去。
六、展开想象,深化认识
出示练笔要求:“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交流
七、作业
1、写一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
板书设计:
年过七旬 乐观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 每天扫上扫下 工作负责
30年后…… 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书香)
tag: 教学 天游峰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