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偶时,需要注意的是:表达形式要为思想内容服务,不能单纯追求语言形式对仗工整。一句话便可以说清楚的,就不要硬对成两句;几句话才能说清楚的,又不能强缩成上、下两联。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强占”“租借”,这些词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帝国主义的蛮横霸道,突出了中华民族在那个年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按照反复使用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反复可以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这就是连续反复。例如:
(1)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遮天空
(2)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第一句连续使用“中国男儿”,第二例连续说“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2.反复也可以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间隔反复。例如: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
应该注意的是:
1.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反问等修辞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排比,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照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反问,强调了秋魂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
2.运用反复手法需要强调的是:
①运用反复,必须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嗦、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②必须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某些语句都可以的。
反问
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反问,也叫反诘、诘问。这种方法,是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反问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注意。例如:
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画线的句子好像是疑问,其实并不是真的在问,不需要别人回答,因为双喜知道八叔的船已经回来了,用这种疑问的形式只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目的是提醒周围人注意。
运用反问,常用“何”、“岂”、“怎”、“难道”、“哪得”之类的词语。如: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按照反问使用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反问可以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
(1)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2)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3)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的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1)用“不就是”这一否定的形式反问,表达“这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这一肯定的意思;(2)用否定的“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不愿意”反问,表达肯定的“非常喜欢”“非常愿意”的意思;(3)用否定的“不是……吗”反问,表达肯定的“会变得越来越温柔”“也有点寂寞”的意思。
2.反问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例如:
(1)昨天不是说的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2)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己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1)通过否定的反问,突出强调了“我”能够料理自己,比直接说表达的感情更强烈;(2)通过肯定的反问,强调了没有摆渡是不行的,比直说意思表达的更强烈。
设问
设问就是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刘增山在他的散文《秋魂》中几次整段使用设问。例如:
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那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墨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秋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么秋天该是多么的单调啊!
先自“问秋是什么颜色”,接着让不同的果实给出不同的答案,最后让秋天自己站出来说话,这里用的就是设问。
又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先提出问题,然后作者自己给出答案,这是典型的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可以把设问和反问连用,一般是用反问回答设问,这样比直接回答更有力量。例如: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用两个反问回答这个问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问和反问虽然都有无疑而问,但也有不同。
首先,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当中。例如:
(1)我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是他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的生长,昂让挺立。
(2)昨天不是说的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1)先提出问题,接着给出问题的答案,是设问。(2)只提出问题,答案就暗含在问题当中,用的是反问。
其次,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用排比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的特征更准确、更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用排比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更深,更加淋漓尽致。
有的排比是由句子当中的短语构成的。例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语法修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