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难点精析。
一、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例:
(1)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这个句子第二个逗号之后部分已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据此认为全句是复句。仔细分析,后面这一部分是作“知道”的宾语,讲述“知道”的内容,所以全句应是单句。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因为句子长就认为它就是复句,而仍应作具体的分析才行。
(2)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此句猛一看,很像是并列复句,但仔细分析,“态度”之前的部分作后面部分的主语,即主干为“习惯,态度留有印象”。所以这个句子仍为单句。
(二)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例:
(1)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主语“母亲”后跟两个谓语,且用逗号隔开,所以是复句。
(2)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单句)
(三)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例:
(1)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词,因此此句是单句。
(2)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只有…才…”连接的都是单句(分句),所以此句为复句。
二、并列、递进、承接、选择的关系复句如何判断?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例:
(1)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关联词只用了一半,属选择复句。
(2) 他学日语,学英语?
无关联词语,可加入“是…还是…”或“不是…就是…”,可见是选择复句。
第六章 二重复句
先读下边几个句子:
(1) “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2) 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当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
(3)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 ?
(1) 是有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表示转折关系,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2) 是有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各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3)则不同,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又都表示因果关系,这样,整个句子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像这样在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种是单句加复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是单句,后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例如:
第二种是复句加单句。复句中的前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后一个分句是单句。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第三种是复句加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分句又扩展成复句。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断了,‖还有深埋在底下的竹根。
学会分析二重复句,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首先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楚前后分句的关系;然后分析第一层次的两个分句,如果是复句,再弄清它的两个分句的关系。分析要注意关联词语,这对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分析二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上表明。例如:
(1)倘若你想把一切错误都关在门外,‖那你也必将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
(假设) (并列)
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
(假设)
(2)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
递进 因果
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烧死,‖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烧。
并列
第七章 修辞方法
比喻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不论是日常谈话还是书面写作,都往往离不开比喻的使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例如:
(1)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1)写遍地的野花,把它比成“眼睛”和“星星”,点缀在草丛中,不仅有动感,而且有美感,把野花写活了。(2)把“霞光”比作“燃烧着的火焰”,描绘出霞光的随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比喻一般有甲乙两个事物,甲是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乙是用来比喻的事物,叫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一般用比喻词连接。具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用比喻词 “像”、“好像”、“如”、“如同”、“似的”、“仿佛”、“像……一样”、“如同……一般”等连接的比喻。例如:
(1)这些字体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把字帖比做小国旗,不仅因为二者在外型相似,更烘托出当时教室里强烈的爱国气氛。(2)接连用三个比喻写春雨,形象地绘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的特点。
二是用比喻词 “是、就是、成为、变成、等于”等连接的比喻。例如:
(1)春月是一只青春鸟,伏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2)秋叶呀,你是惦记那失去叶的枝头会被冰霜所冻煞吗?不会的,它在你的养育下,早已不是昨日那弱不禁风的娇儿女,而长成了铁干虬枝的大丈夫。
(1)把“春月”比做青春鸟,好像它也有生命,有情趣一样。(2)先说“不是”什么,再说“长成了”什么,从正反两方面设喻,写出了“失去叶的枝头”的顽强的生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语法修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