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黄河颂
【学习目标】
1.朗诵课文,从不同方面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体会诗人的情感;
2.感受诗歌语言的气势。
【学习重点】
朗诵课文,从不同方面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语言的气势
【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U盘、评价手册
【学习环节】
自学交流
一、课前预习
《评价手册》第16页【课前预习】1-4
二、预习检查(或自学交流)
《评价手册》第16页【课前预习】1-4
互动学习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三、【多角度朗读 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
五、【课堂小结】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7.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小贴士: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反馈小结
一、达标检测
《评价手册》第17页【课堂学习】1-4
二、反馈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布置】
1.《补充习题》本课练习。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教后反思】tag: 黄河颂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