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14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14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984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14,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的阳刚之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要求: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由广西民歌引出其他民族的文化;欣赏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让学生回答:你对安塞腰鼓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热烈、热情、火暴、奔放、豪放)

3、简介安塞腰鼓,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快速朗读课文,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出示注音卡片)

2、鼓励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说说喜欢的原因。

3、理清文章的结构,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和段序号:

 

(    )(参考:1—4 、5—27、28—30;5—13、14—17、18—22、23—27)

4、讨论: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分别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讨论后明确:鼓声响前(安静):中速、有力;(亢奋):激越、高昂;鼓声落下(寂静):稍慢、悠远。

学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互相点评,感受文中的语言美。

6、练习:联系课文内容,补充句子:           的安塞腰鼓。(安静、激昂、寂静)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以及本文语言的铿锵激越,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本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章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目标要求: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快速浏览全文,重点阅读第7、18、19段,讨论文章的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二、找出文中的短句,理解文中短句的作用。(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象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

三、指导阅读第7--11段,师生共同探究反复、排比在文中的作用;再从文中找出其他的反复、排比句。(反复: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明晰。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四、课堂练习

按原文填空 :骤雨一样,是(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风姿。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讨论、探究,感受到了文章的阳刚之美,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对安塞腰鼓这种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欣赏到了本文语言美、意蕴美。

六、课外作业: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来写一段话,表现壮族山歌的特点或壮族其他传统文化的特点。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14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