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授课之我见
——就普陀某中学L老师的执教谈自己的浅见
青浦高级中学 吴建一 一.朗读的有效指导与评价的问题
《安塞腰鼓》一课以朗读作为教学主要手段,让学生借此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特点,这样的教学目的设置比较符合六年级学生实际。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理性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老师改变传统的不条分缕析清楚、统一认识誓不开读的陋习,避免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学生通过聆听专业人士朗诵、自己与同伴的朗读,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努力演绎与力求准确朗读中逐渐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因为教师抛却了以往程式化的束缚,使课堂中自由的气氛很浓,调动了学生乐学的积极性,排除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教师也藉此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发挥了朗读教学应有的效能。
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朗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场而已,这堂课,教师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尤其值得学习的是教师在处理朗读方式上灵活变化,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自主权,可以任选一段自己最有感触的章节朗读,并在请读之前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己酝酿试读准备,朗读时有单个的、小组的;有两个男生一起读的,也有男女组合的;有不同选段,也有相同内容不同演绎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反映学生对课文纷呈的个性化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兼顾到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种自主的活动中来。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学生颇有表现力的朗读,似乎教师的评价苍白无力,缺乏热情诚恳的褒奖以及富有针对性的实际指导,大多是两个字“不错”“很好”, 显得空泛,且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两位学生念过后,教师又抽了一位女生读,而看上去老师最满意的一位女学生的朗读,评价说有“烧灼感”的与前两个比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包括后面对另外学生朗读的赞扬都少了一种有见地的评价,于是对学生也就没有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帮助。
那幻灯片的几行朗读指导也只是在学生开始起来交流朗读的中间出现,而且是稍纵即逝的,假如不是课前有过指点,那么,这些要领根本没有产生作用,学生是来不及观看和领会的。
学生读完了,对自己与他人的朗读情况仍然难说心中有数,都是一种原生态的,充其量最多能由自说做到自悟,难以在老师那里得到必要的指导与实在的提升。当然我们不否认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不同,学生们对课文理解的千人千面,课堂会因许多不同声音的存在而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可是,朗读毕竟是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情感的处理也总是会由于理解的程度偏差而造成朗读水平的高低,老师相机点拨应该当仁不让,而且,其实,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评说,在同伴的互评和教师的适时启发下,使学生得到明晰的朗读要领与理解上的长足进步。
至于教师最后总结道“只要融入感情的朗读就是好的”,这样的小结,我只能感觉是在为后面对文章句子感情的探究环节作过渡,其余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怎样才算是融入呢?到底怎么样的“节奏”“重音”(教师所言)把握算是融入感情的呢?教师一概没有提及,更不要说具体的字词句的处理了,笼统地说“融入”,只能是|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
所以,我们应该在让朗读重新成为我们语文课必要的教学手段的时候,要避免另一种放羊式的缺乏有效指导与流于浅层次简单评价的朗读。
二.问题设计与课堂组织调控
本课的另一个主要环节是教师选取学生自读笔记中的四个问题,请学生任选一个,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汇总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确实是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符合的。但是,且不论学生的问题提法的明晰性和质疑深刻性有待研究,至少教师在四个问题的选择上的思维指向不一致,与实际教学目标的契合程度也有差距,观后,感觉教师只是要学生说到一个“期盼”“希望”这两词就达到她的目的了,至于其它的问题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只是一种凑数而已。后来,教师又要求从课文里找“期盼”、“希望”的依据,也是因为问题指向不明、表述的模糊以及缺乏一定的问题铺垫,学生在一阵费尽猜测失败后,最终以教师越俎代庖结束。其实教师换一种简单的问法:土地是这样的贫瘠荒凉,那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证明黄土高原是有希望的呢?或许学生就容易答到黄土地上“元气淋漓”的人们了。
接着,教师又提出一个大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罗列的四句文句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作者究竟要赞美怎样的黄土高原?教师还是想让学生知道这是希望的土地,因为她要引出开发西部的结束语。其实,到这个时候再来开展讨论似乎已经重复了,而且教师对学生“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的理解的偏颇也没有意识到,彻悟的是一种对事物的认识,当然“晦暗”“明晰”应该指的首先不是黑暗或灿烂的历史。包括后面有同学说到“鸡啼”是反衬鼓声响亮、句子是用了排比的特点也因为与教师的思路不相吻合而得不到嘉许而被忽视。
教师教给学生可以少少许,可是自己对文本的研读必须多多许,捉襟见肘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人的。所以,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通透每一句、每一词,才不致贻笑大方。
还有,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独特经历,我们无法预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做好科学的精心设计,更主要的是要注重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始料未及的体验、出现的偏差、甚至与预计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不固守事先设定的目标程序与模式,不执著教案,不讲究形式的规范化,更反对机械化,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观察学生思维的走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将其作为一种新的、不可重复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不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给予无谓的限制,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度,以学生的有效发展目标为组织调控的依据,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由此,我深切地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安塞腰鼓》授课之我见
tag: 安塞腰鼓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