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阅读课文,用“像”造几个句子。
①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②那像(洞箫)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③那像(古筝)一样(悦耳)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④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3、在这泉水的交响曲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延续)…….
课堂学习·研讨
【学习导言】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写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让我们一起细细游览鼎湖山的风光吧!
【学习目标展示】1、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的写作特点。
2、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预习反馈】
【研读品析】1、仔细比较课前摘录的四组描写山泉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不同点:从叙写的详略上说,它们详略不同,前三个略,后一个详。(前三个是写山泉的声音和行踪,后一个主要写听泉的感受。)从表达的内容上说,第一个写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入山中;第二个写再睹泉踪,正面写泉, 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第三个写钟泉之声相应答,显现亲情;第四个写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2、吟哦讽诵第八段,用文中的语句填充。(前三项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①泉声的特点:柔曼、清脆、厚重、雄浑
②想象的具体情境:
本体: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
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③感受: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的。)
④过程: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旅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
【思维发散】我们走进鼎湖山,感受到鼎湖山的清新秀美,我们听到了许多悦耳的声音。请你把听到的进行诗意地说,相信你会比例子中说的更精彩。
我听到山泉在说: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我听到(树木、石头、小草、白云……)在说:
【美点寻踪】
鼎湖山美, 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示例进行仿写。
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调皮女儿。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层次纷繁、变化多端的泉声,使我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
【美句欣赏】
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句或段),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本文运用了 修辞手法。
拓展延伸·巩固
【课外阅读】 大美之美
①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②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③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瑰丽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甲]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乙]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④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决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
⑤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1、阅读第①段,请说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答:西藏的山远观时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和谐之美,充满阳刚与雄浑;而近看时毫无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缺乏美感。
2、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渐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西藏的山上也应多种些树——上了岗巴拉,觉得这里的山应该是裸露的
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不应为 ——“我”被这雄奇之美击倒。
3、第③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请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tag: 鼎湖山听泉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