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失街亭》教案+教学反思8

《失街亭》教案+教学反思8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359  栏目:高四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四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失街亭》教案+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要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相互切磋中加深对《失街亭》人物性格的理解。

  2、通过探讨“怎样劝诸葛亮不杀马谡”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勇于承担且善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3、通过陈述观点,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并发扬勇于发表见解的精神。

  【教学重点】加深对作品的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多样化的创新。

  【教学理念与方法】理念: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方法: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讲解、归纳。

  【学情介绍】

  1、寒假学生已阅读过《三国演义》。

  2、上节课理清了情节脉络,初步分析了马谡与诸葛亮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任务。PPT展示学生所提问题。

  二、探讨

  (一)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1、马谡主动请命,诸葛亮碍于情面不好驳回他的请求。

  2、二人关系很好,诸葛亮做个顺水人情。

  3、军中人才有限,且各有安排。

  4、马谡以谋略见长,立过功,诸葛亮信任。

  5、诸葛亮很看重马谡,有意培养他成为蜀国顶大梁的人物,想让他在实战中历练。

  (二)诸葛亮在用马谡上有无过错?

  有过错

  1、一个领导者应全面了解下属的才能与性格,做到知人善任。诸葛亮没做到这一点,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

  2、诸葛亮应理解培养人才的长期性和步骤的渐进性。

  (三)失街亭这一情节对塑造诸葛亮的形象是败笔还是妙笔?

  妙笔:鲁迅曾经说罗贯中“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失街亭的失败使诸葛亮由无所不能的神变为有血有肉人,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立体丰满。

  三、实践

  怎样劝诸葛亮不杀马谡

  几个角度:

  1 、蜀国人才匮乏 ,正当用人之际,马谡又是可造之材,杀之不利于统一大业,要从长远考虑。

  2、胜败乃兵家常事,马谡乃难得的人才,使其将功补过,必将大有作为。军法亦可灵活变通,不可因小失大。

  3、孔明用人不当,难辞其咎,二人都要对失街亭负责任,而诸葛亮自贬三级却斩马谡,惩罚太过!

  4 、马谡没逃跑,勇于承担责任,应予以肯定。要从宽处理。

  5、关羽也立下过军令状,却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依法当斩,诸葛亮却饶他不死,今若斩马谡,前后不一,有失公平。

四、结语

  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你们经历了一个从客观评述者到进入小说成为一个角色的过程。你们实际上已经试图解决着社会的问题。经典作品不是一个封闭的围城,当你们走出“街亭”的时候,是不是带着对作品的领悟,把眼界扩展到了社会?我希望你们每读完一部作品,都能带着智慧、良知和正义感走好未来人生的路。

【教学反思】

  我在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梳理情节,分析马谡和诸葛亮的性格,并让学生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提出1-2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第二课时,即展示课,我首先用PPT展示学生所提问题,并从中整合了三个问题进行课堂探究:“1、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街亭?” “2、诸葛亮在用马谡上有无过错?” “3、失街亭这一情节对塑造诸葛亮的形象而言是败笔还是妙笔?”最后交给学生一个任务:“怎样劝诸葛亮不杀马谡?”

  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是合理而有新意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这堂课也上得相当成功,其中有不少亮点。

  课堂中的训练也不可乎视,以章回体的格式学习写回目,效果很好


,《失街亭》教案+教学反思8
《《失街亭》教案+教学反思8》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 高四册语文教案,高四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