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209  栏目: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比赛场景,在活动中激趣

谈话:听说我们四(1)班的同学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想不想显一显身手?那我们来一个速算比赛怎么样?

A组                            B组

(1) 135×6 +65×6               (1)(135+65)×6

(2)   9×37+ 9×13              (2) 9×(37+13)

在A组同学不服气,说B组容易时,教师激趣:是吗?B组容易?那我们再来一次好吗?

A组                            B组

(1)(10+4)×25                 (1)10×25 +4×25                                         (2)(4 +8)×125                (2)4 ×125+8×125

谈话:为什么这次A组又输了?观察观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一切数学知识来源于发现问题,而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有所成就在于他发现问题。看看今天我们的同学们发现一个怎样的数学知识。有信心吗?给自己鼓鼓掌!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海安县首届批发王杯少儿才艺大赛”了,声乐兴趣小组的于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一样的漂亮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玩是学生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如何让学生玩出效果来?教师提供了一个“竞赛”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中发现竞赛的不公平,近而寻找不公平的原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原因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同组算式之间的关系。】

二、 创设活动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 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于老师可以怎样搭配服装?

(1)学生的选择方法1: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板演,并了解全班学生采用的什么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课件显示)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巡视。

[教师板书:(65+45)× 5=65×5 + 45×5],让学生读一读。

(2)学生的选择方法2: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 × 5 + 45 × 5 和 ( 32 + 45 ) × 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板书:( 32 + 45 ) × 5 = 32 × 5 + 45 × 5 ]

启发: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信封中的练习纸,想一想在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在□里画=号),哪些不能?当然你可以先计算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得数,也可以仔细观察。

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中间的□里画“=”

(1)(28+16)×7     □    28×7+16×7

(2) 15×39+45×39   □   (15+45)×39

(3) 74×(20+1)    □    74×20+74

(4) 40×50+50×90   □    40×(50+90)

(5)(125×50)×8    □    125×8+50×8

分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后两组为什么不能用等号连起来?有办法使他们变得相等吗?(课件显示修改过程)

谈话:你能写出几组类似这样的式子吗?大家动手写一写。(提醒学生认真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比较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

3. 反思学习,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像这样等号左边和右边的式子都会相等,这是不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存在?


www.lexue88.com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数,这个规律怎样表示?[板书:(a + b) × c = a × c + b × c 板书好适当图例解释意思]

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课件显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评析:深层次的探究,教师不急于点明规律,维持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总结规律,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内化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谈话:让我们带着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进入今天的“数学乐园”吧!

1.大显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师:第2题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补充板书: a × c + b × c=(a + b) × c]

2.生活应用

(“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结:说说两种方法的联系。

3.巧妙运用

(“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一人做一组,做在练习本上)

谈话: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你知道上课开始时为什么B组同学算得快吗?

小结: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34人。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36人。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这样计算:

(3+2)×(34 + 36)

=5×70

=350(人)

①观察一下,你赞同王小明的算法吗?为什么?

②要用乘法分配律,要有什么条件?

5.巧猜字谜

猜一猜,等号后边是三个什么字?

人×(1+2+3)=

6. 大胆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交流猜想。

谈话: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条题目上,如果于老师想知道“买5件夹克衫比5件短袖衫贵多少元?”你能帮她吗?试试看!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a - b) × c = a × c - b × c

小结:大家真了不起!让我们为自己的伟大发现热烈鼓掌吧!

【评析:例题的第三次变式,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素材,也让本课学生的探究得到延伸,拓展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四、 回忆梳理知识,在反思中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5题。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