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的账单》-----课堂观察活动研究纪实
董 惠 君
【活动背景】
从2005年开始试行至今,诊断式课堂观察活动在我校广为推行,现已逐渐纳入了常规的教研活动之列,继上学期语文学科开展的《秋天的雨》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之后,本学期我们在学科委员会的引领下又以《妈妈的账单》为课例,继续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展开了课堂观察的研究,旨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针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发现、思考、交流探讨、改进,分享经验,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以推动我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我们这个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首先由各组推荐一名授课教师,然后全体组员集中备课,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完成教学设计。
二、各组代表教师公开授课。由教科处统一安排时间、地点、班级公开讲课,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听课。
三、针对主题,交流、探讨。全体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听课结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开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语文学科委员集中交流诊断。
四、再次公开授课,再诊断。在多次的交流探讨、集思广益之后,最后推荐陈惠老师再次讲课,学科委员再次集中诊断。
【教学片段观察、诊断】
在反复多次地围绕同一课题进行课堂观察中,我们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自己的思考。
新课的导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片段一: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帮爸爸妈妈做过事吗?(学生回答)
师:有个叫小彼得的孩子也经常帮父母做事,可有一次他却因为帮父母做事而想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主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随即教师板书课题)
片段二:
上课前教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 0 > 60 (台下的同学议论纷纷,甚至很奇怪,认为老师可能写错了。)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这个算式(生大声读)你们看了这个式子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老师,您这个算式错了呀!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告诉我们应该是0 < 60呀!
师:这个式子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一课里,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课文,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学生们显得饶有兴趣,急切地准备读文。)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
师:同学们现在再来看看0 > 60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它里面蕴含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这里的0就是妈妈账单里列的0芬尼,60就是彼得开给妈妈的账单里所要的报酬60芬尼。
生:妈妈对彼得付出的爱太多太多,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无价的,远远地多于彼得为父母所做的事情,所以0 > 60,我认为这个算式是成立的,我们不能用数学知识来判断这个算式。
(该生的精彩回答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诊断:
同一新课的导入,两位教师都采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效果显然是不同的。片段一的设计虽然以“令人意外的主意”“到底是怎么回事”吸引学生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但无疑这个问题非常浅显,稍加浏览文章便能不假思索地得出答案,显得非常平淡。而片段二的设计则别具匠心,以一个特殊的算式有效地激起“千层浪”,学生越疑,则学习探究的欲望越强烈,因而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文章中心的提炼,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学习、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再回过头来请学生解决这个疑问,学生的理解、体会非常准确,文章的中心很轻松地被合盘托出,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了一定深度的拓展,教师也倍感轻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可见这前后呼应的新课导入方式不容置疑是很成功的。
横比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使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体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开出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尽管他们整天被无尽的爱所包围,但在他们心里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很少孩子会懂得感恩会被爱所感动,更没有想到应该去回报这些关爱。对于这一点,各执教老师明显地认识到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对比教学的方式,力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文章的中心。
试欣赏以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出示彼得的账单,请同学们读出内容。
师:如果你是彼得,向妈妈要报酬会怎么想?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一:这是他应得的。
生二:做那么一点事,要那么多钱,我觉得他很自私。
师:假如你是彼得的妈妈,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很生气,心想:这孩子为妈妈做这么点事就想着要钱,那我每天为他做那么多的事情,他应该付给我多少报酬呢?
(其它学生纷纷笑了。)
师:彼得的妈妈看到这份账单后,什么也没说,她也给彼得开出了一份账单。(出示妈妈的账单,点学生读出内容。)
师:看到妈妈的账单,你发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
生:我发现妈妈的账单里所要的报酬都是0芬尼。
生:我感到妈妈很无私,为彼得做了那么多事情从不所取,不求回报。
师:的确,十年中妈妈为彼得做了多少事情啊,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以下练习。(师出示填空题)
1、当我学习了一天,饿着肚子回家时,妈妈( )。
2、当我受了委屈,流着眼泪回来时,妈妈( )。
3、当我( ),妈妈总会( )。
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完成了句子的补充。
师:看着这两份账单,进行比较,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妈妈为彼得所做的事情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师:彼得看到这份账单,为什么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妈妈的口袋呢?(再次显示填空练习。)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
)。
师朗读文章《母爱无言》,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生:很感人,我都想哭了。
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总结全文。
诊断:
,《 妈妈的账单》-----课堂观察活动研究纪实tag: 课堂 纪实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