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 通过感情体验,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第一课时以抓詹天佑的言行为主,感悟詹天佑的了不起;第二课时以抓别人的言行,反衬詹天佑的动人风采。在这个环节的自读体验中,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抒情,他们担忧着詹天佑的担忧,愤慨着詹天佑的愤慨,屈辱着詹天佑的屈辱,完全走进了詹天佑的内心世界。在西湖之春的课堂上,我清晰地记得,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说得非常激愤。这样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靠的是什么?一靠文本本身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二靠老师激情的导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煽情”。老师要不要煽情,要!我以为只要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有助于学生个性张扬地说,只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的煽情就有必要,而且大有必要。教学,其实是一个情感的场,在这个场里,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同伴的感染。老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很投入地走进文本呢?尤其是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大,学生甚至不能理解有些事,有些人。老师就很有必要以自身充沛的情感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我以为,老师的语言,就是火把,它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太理性,太冷漠的语言,只能让课堂如一潭死水!]
生1:那一刻,当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看到詹天佑的铜象时,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铁路的眼睛。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象征着中国人站起来了。作为中华铁路第一人,作为中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师:了不起,一上来就是个专家级的!一流的颁奖词,超一流的朗读。
生2:面对着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忍受着帝国主义的嘲笑,一位工程师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他以超群的智慧想出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行路线”,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哄堂大笑,掌声)
师:哈哈,你的颁奖词真有特色,虽然“与时俱进”(笑),但有点喊口号了,建议把最后一句去掉。
生5: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你,用血汗冲刷(应为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你,面对艰险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审阅的身影,八达岭还留着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深情地呼唤您——詹天佑!(掌声雷动)
师:(非常激动地)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写得太好了!加上一个题目——詹天佑,就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詹天佑了不起,你也同样了不起!
生: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哄堂大笑)詹天佑同志(笑),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笑),奖白银28两。(笑)
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詹天佑的贡献是绝对不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哦!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真是精彩,想读的都站起来!(学生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深情地为他颁奖!(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颁奖词)
师:(深情地叙述)同学们,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全体站着,下同)詹---天---佑
师: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下课!
[写颁奖词,我一直以为是这课书设计的创新点,是感情的升华,是语言的运用,更是价值观的提升,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整合!君不见,在课堂上,学生那诗一样的语言,火一样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老师;而对学生的关于“三个代表”的话语和“皇帝昭曰”,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整个社会都在讲“三个代表”,电视上到处都在播“皇帝昭曰”,小学生有时候比我们知道得还多,如果说那是虚伪,那是搞笑,那么用在我们大人身上就是不虚伪了,不是搞笑了吗?这虚伪,这搞笑是我们老师教的吗?有时候,我们宽容学生善意的错误,不是更有助良好对话氛围的形成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生是借班的,事先我根本没有接触过,写颁奖词的环节该班老师也跟本不可能知道。有人对学生的颁奖词产生了质疑,那么我要说,我完全可以把这些东西的复印件传上来!学生,有时候就是让我们吃惊的,关键看老师怎么引导。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检验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
以上所谈的点点滴滴,免不了有为自己辩解的嫌疑,辩解就辩解吧!因为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是多元的,对一课书的教学历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非仁者,也非智者,只是把自己真实的声音展示出来。我知道,我这篇东西的诞生,将会带来更多的不同声音。声音越多,越说明我们论坛的健康。就让这节小学课文《詹天佑》成为语文教学路上的一只麻雀吧,供大家解剖,引发大家更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这就够了。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曾经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也正如王崧舟老师说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我知道,我的课绝不能和王老师的珍品相比。这节小学课文《詹天佑》,也许是一湾短短的清流,也许是一块经不得雕琢的劣质玉石,也许是一株并不挺秀的白杨,也许是一只永远成不了天鹅的丑小鸭。
还是用王老师的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声:我的小学课文《詹天佑》,“它无法知道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睛?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也融融?但它的天性却是一径地向前流淌。不管是曲曲折折,还平平庸庸,它终归摆脱不了流入大海的宿命。”
欢迎一切不同的声音!还是我前天在论坛上发的那句话,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的智慧!而智慧会在碰撞中闪耀它迷人的风采。期待着您的参与。
再次感谢大家对它的热情关注和参与,您的意见,无论如何都会引起我的思索,也许思索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让我们在探索中走得更稳健!
小学课文《詹天佑》执教者 张祖庆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建构没有围场的语文课堂---我看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
翼然
“新教育在线-教师之友论坛”先后贴出了看云、西湖之春和玫瑰的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认真拜读,感触颇深。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从课堂上学生读书的外显质量看,西湖之春的老师略胜一筹;从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自省上,看云的课又明显领先;玫瑰的教学设计也别有思想。脑海中一直被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占据着,不同的着力点,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我的大脑中汇集、碰撞,使我清醒地意识到,成功的、先进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必须没有围场!
一、没有围场的课堂是少灌输的课堂。
“灌输”,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多年来为老师们所排斥。尤其是现在,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更加明确了语文学习应该体现高度的个体性、主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对话性、生成型和开放性。书要学生自己读,问题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难点要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确,几乎所有的老师也都在向着这一方向努力。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即使到了今天,“灌输”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只不过存在的方式更隐蔽而已,只不过由灌输知识转变到了灌输技术的层面上而已。我们来看看西湖之春的这几个片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