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1)、导入新课以后
师: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心目中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各有各的充分理由。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板书)。(深情地叙述)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2)、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3)、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学生还没有走进詹天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老师就要求“深情地”、“崇敬地”、“自豪地”呼唤詹天佑的名字,读得再好也只不过是读出了老师的体验。片段1中学习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时,那种“慷慨激昂”、“语重心长”“严厉而又恳切”的朗读依然只是鹦鹉学舌而已。片段2与前两次的指导如出一辙。通过热闹的读书场面,我们不妨窥测一下内在的实质:谁让读、让怎么读?是谁在读?明确得很,是老师让读、让如此这般的读,但却是学生在读。老师慷慨的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激情毫无保留地统统地“送”给了学生。这种“无私”的“送”不是灌输又是什么?在这个课堂上,教师是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激发者而存在的,在这里,老师成了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听话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上,哪里还会有创造的魅力可言呢?
想起了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精彩的朗读指导:
师:(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生:诸葛亮肯定在笑鲁肃,因为当时他是听了鲁肃的话之后笑的,他在笑鲁肃太忠厚老实了。
师:这是宽厚的笑,笑鲁肃到现在还不知底细,说得有道理。你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解么?
生:我觉得他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一定会中计的。
师:可以这样想,这个笑是——
生: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师:请你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继续谈。
生:我认为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也在笑周瑜,这下阴谋又落空了,真是自不量力。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这个笑是——
生:是潇洒的笑,是胜利的笑!
师:请把你的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生:我认为他在笑自己,因为自己的计划马上就要成功了。他胸有成竹地笑了。
师:你的体会也有道理,请你再读读
……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个被很多老师忽略的“笑”,却被王崧舟老师和同学们演绎的如此的丰富多彩。
同样是对某一个句子的朗读指导,同样是把某一个句子读出不同的感受,这诸多相似中又包含着太多的不同。把思考的过程留给学生,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时必须蕴含其中的思想。脱离了这样的思想,语文课再美好的形式也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脱离了这样的思想,语文教学就失去了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和生成性以及思想和生命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创造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范美忠语)
看云的朗读指导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请看这个指导片段:
教师:两端凿进,解决了居庸关隧道岩层特别厚的困难;中部凿井,解决了八达岭隧道特别长的困难;加上“人”字形线路的创造性设计——就这样, 詹天佑完成了很多外国工程师都认为很难完成的任务,不但完成了,而且完成的怎么样?
学生:完成的很好!
教师:哈哈哈。确实很好啊。让我们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吧。谁来告诉我们?
学生(读):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教师:你接着读。
学生: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教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
教师:接着读。
学生: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
教师:请再读一遍,想想该怎么读.
(学生再读)
教师:请继续。
学生: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大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教师:赞叹不已!再读这一句.
(学生再读)
看云指导学生朗读了么?从传授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说,她没有指导,她只是让学生停顿了三次,重读了三次。她只说了“请再把这个句子读一遍”、“请再读一遍,想想该怎么读”、“赞叹不已!请再读这一句”这样几个不是指导的指导语言。我没有看到她的课,不知道当时学生读得效果如何,但我相信老师的一次次叫停、一次次善意的提醒,会让学生们心有所悟、读有所进。
尤其独具匠心的是学生读完后老师的这番话:
教师:他读完了这一段。中间,我有三处让他停下来重读,注意这三处,想一想老师让他重读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齐读。我能从你们的朗读中知道,需要不需要讲出其中的原因。如果你们读好了,就说明不需要我讲了。(学生齐读第七段)
好一个“想一想老师让他重读的原因”,好一个“如果你们读好了,就说明我不需要讲了。”自读自悟自省自读,我想,朗读指导的最高境界大概莫过于此吧。
二、没有围场的课堂应该是轻煽情的课堂
很欣赏西湖之春那节课上老师的语言,不仅词汇美,而且韵律美,每一句话都那样的激情勃发。但欣赏之余不能不让我想到一个词――“煽情”。情是可以煽的,但要看是不是把握好了煽的度,偶尔为之的确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如此一节课都让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就不可避免的会让学生丢失很多冷静思考的机会。而冷静的思考对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那样的至关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