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晓慧《蒲公英》教学设计(研讨)
一、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课始出示蒲公英实物,问:“你认识我吗?”板书:蒲公英看到这
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种子又是什
么样子的?”“种子会落在哪儿呢”“他们结果如何呢?”——(设计理念
:夸美钮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所以我利用实物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兴趣高昂时又引导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因为古人曾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进
步的阶梯,是求解的前提。因此我让学生质疑,激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
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交流自己知道的内容。
3、集体汇报,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相机朗读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让学生质疑后充分地阅读课
文,从文中寻找答案。接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成果。意在让每一个学生
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取得发展和进步。然后再在集体中交流,并相机读相应
的自然段。学生既解决了问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图片(沙漠、湖泊、泥土)
3、谈谈这三种地方给你的印象如何?
师对应出示: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金花闪闪”、“银花朵朵”、通过比较看出“沙漠”、“湖泊”、“泥土”的
美丑过渡:这么美丽的地方是不是小种子能生长的地方呢?出示太阳公公
的话:“孩子们……别……也不要……只有……才……。”
(1)自由读,说说觉得太阳公公怎样?引出“亲切”。
(2)平时还有谁对我们比较亲切呢?用“亲切”说一句话。
(3)有感情地练读,读出太阳公公亲切的语气,重点抓住“别”“也不
要”“只有”“才 ”。
(4)表演读,表现出太阳公公关爱小种子的态度。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完成填空。
(1)小降落伞( )答道。
(2)一颗小种子( )下面的大地说。
(3)另一颗小种子( )地说。
2、交流。
(1)分析第一种态度:小种子们非常听话。
齐读“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教师相机
将一颗种子图贴到泥土图画中。
(2)分析另外两颗种子的态度,体会它们瞧不起大地的心理。
(3)选择其中一颗种子的语句自由读,读出感情。
(4)指名读句子,互相点评。读的好不好,好在哪儿?不好,那又该怎
样读?(要求读出各自不同的心理)。
(5)表演读。根据不同的心理活动,相机做出不同的动作。
3、练读课文2—3自然段。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分角色练读,要求:小组中演的是什么角色就读什么角色。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因
此,我始终以阅读贯穿其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出重点,明白小种子们态度不一
,他们没有完全听太阳公公的话,抓住重点,再让学生在读中悟感情,体会三
种小种子的不同心理,在通过朗读表现出小种子的心态,让学生在层层深入,
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
四、发展想象明白道理
1、说句心里话看到这个结果,你想对其中的一颗种子说些什么呢
?用一句话表达。
2、揭示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想入非
非,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设计理念:一千个读
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的思想、见解都各不相同,应该充分尊重学
生的个性,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不同结果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自悟中明白
道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五、借助文本、课外延伸
听录音,说一说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设计理念:古人云:“为
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由此可见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
径。因此我便在授课快要结束时特意安排了这一环节。将课文中的知识延伸到
课外,以此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课外积累。)
六、活用文本、超越文本
将这个寓意故事讲给别人听,让他也明白这个道理。(设计理念:
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的同时自己也再次受到了教育,也使学生品尝到了活用文本,超越文本的乐趣
)。附:板书 蒲公英沙漠图片种子 湖泊图片种子 泥土图片种子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 干死 淹死 茁壮成长 (设计理念:板书
力求突出课文的重点,充分展示课文的内容。所以采用这种板书结构:层次清
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柏晓慧《蒲公英》教学设计(研讨)
tag: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