蹩脚的表演课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王军(225231)
作者邮箱:wangj311@126.com
《小稻种脱险记》教学完毕,我安排了角色表演的环节。简单交待之后,我便领着孩子来到学校空旷的操场上。推开了课堂封闭的大门,走进了学生活动世界,本希望一堂精彩纷呈的表演来满足了我渴望成功的心态,但劈头朝我袭来的却一盆冰凉的冷水,械械呆板的排练形式,生硬拙劣的表演技能,毫无创新的展现模式,我看到不是学生灵动辞发,表演也不是学生智慧结晶的愉快展示,反倒演变成为痛苦尴尬的心灵折磨,我不仅反思这节课怎么了。
一、机械呆板的排练形式反衬学生心灵自由的束缚
手捧书本,四人围站,口中念念有词——学生的排练开始了,这哪里是排练,这分明还是属于教室范畴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宽广的操场之上,学生的形体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可他们的心灵仍处在教室模式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舒展。教师往日的余威已在他们心灵深处烙上可以触摸的印迹,事前安全等琐事的生硬指令使他们虽身在操场然心在教室。“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脚镣,而是为了展开双翼”(雨果语)试想学生身心在教师的伪释放中,谈得上什么“展开双翼”,又怎么谈得上去追寻自由的天堂。可怜这些被僵化的教育玩偶,在有机会释放的时候,都已对自由表现得如此漠然,就像被长时间关在笼中的小鸟,将它放在天空中也只能是默默地呆立,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二、生硬拙劣的表演技能折射学生文本解读的肤浅。
学生不是演员,不应谈什么演技,但对课文如此低效的呈现,不能不说是教师的责任,有效的表演是应该对文本的语言和情感经历从吸收,内化到释放、表达的过程。展现不出来说明没有吸收得进去。学生拙劣的表现直接折射出前期阅读的失败,课文读了多少,人物的心境把握到什么度?教师自己读一遍《哈姆雷特》就能演好哈姆雷特吗?
三、毫无创新的展现模式反映学生创新思维的禁锢
一生读全文叙述部分,饰演的角色只是背诵了相应的对话,如此而已。没有形式的创新,更无解读文本的再创造。角色的表演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原封不动的原始再现上。追悔自己这位将军带兵上阵太仓促,如果事前能引导学生对剧本进行改编抑或者是增添,使其适合学生的表演,我想学生的创造潜能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表演的效果也定会判若两重天。
,蹩脚的表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