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教后的思考
教后的思考: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本身并不难,可以说非常简单,在备课
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没有后面的讨论部分,决大多数学生也能把故事读懂,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本
着浅课文深教的原则,我进行了以下几点设计:
1、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整节课我们其实就在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个是哥哥坚持把大雁煮着
吃,弟弟坚持把大雁烤着吃,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第二个是你有什么好方法读出他们争论时的不同
语气?第三个是面对两手空空的兄弟俩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从而引出盛老师班同学的讨论以及盛老师
赞许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2、努力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设计的三个问题中,后面的两个大问题,就是课后习题的四、五两题。课
后有五道习题,除了第二道习题是用钢笔描红外,别的四道习题,我们都力求在课堂中解决。其实在过
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学校一直在组织老师们关注课后习题,研究课后习题,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
完成课后习题。
3、既然课文比较浅显孩子们都能读懂,那么我们就想让学生在课文本身之外有所获得。所以,在教学第
三自然段时,通过三层朗读我们向学生渗透了三种阅读的方法:留心标点;关注提示语;借助插图。在
课前以及课堂教学中我们出示了一组古文字:石、马、水、熏、争,就是想带给学生文化的熏陶,其中
我们还利用“争”这个字带领学生回顾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快结束的时候我们补充了相关的
名言,并推荐学生去阅读《笑林广记》中的其他故事。
4、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往往对人文性强调得较多,而工具性有些
削弱,所以我们就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两者的权重能够有所均衡。例如: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
随课文识字。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说就有学生提出来,这个故事太假,不可能发生,以打猎
为生的兄弟俩怎么可能傻到只顾着争论,而让大雁飞走了。这个道理对大一点的孩子是很容易解释,可
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该怎样让他们明白。
,《争论的故事》教后的思考
tag: 故事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