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课堂教案设计
执教:谢兆飞 学生:四(4)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品读、感悟、交流,对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
进行诊断与矫治。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基础性诊断
1、观看影片《世纪大阅兵》
在20世纪末,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前,举行了规模空前的世纪大阅兵。历经
500多年沧桑的天安门一直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同学们想去天
安门吗?去那做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安门广场》一课。
2、板书课题。
3、为了更好地读好课文,首先请大家来回忆一下这课中的一些词语吧。注
意读书时我们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4、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二、品读课文,优化新授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注意读通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
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最宽广、最壮丽)
(二)、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内容、语言表达
师: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丽的特点,主要写了天安门广
场哪些景物和场景?
1、学习第二节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地方?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3)、讨论理解:你觉得天安门怎样?是从哪看它的雄伟壮丽的?(相机
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在此基础上还
要抓住“红、黄、蓝”等词体会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4)、看图激情,师声情并茂介绍画面。
(5)、导读出对天安门广场的赞美。
2、学习第三节
(1)、小结第二节学法。
(2)、自学第三节。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课文,注意理解“向往”“象征”。
(2)、思考:为什么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为什么天安门是
新中国的象征?
(3)、观看影片《开国大典》片段。
(4)、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4、学习五、六节
(1)、读第五节,理解“曙光、晨曦、雄姿、旭日”等词。
(2)、指名读,思考:“升旗仪式”什么时候举行?你怎么理解“五星红
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3)、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
(4)、自由轻声读第六节。
思考: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怎么样?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又是怎样?
(5)、幻灯出示“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无数盆鲜
花组成(),把广场装点得犹如()的大花园。入夜,(),(),天安
门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与()辉映,()伴
()齐飞,天安门广场()起来了。”
讨论填空,看图理解,所填词语。
(6)、指导朗读: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你们心里感到
怎样?
(指导读出欣喜、激动)
三、二次感知,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读第二节,相信大家必定还有收获。
2、自由读,边读边作记号,用“~~~~~”画出表示事物的词。用“——”
画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
3、汇报交流,师生总结。
(广场北端)天安门—(前)—金水河—(上)—金水桥—(两旁)—华
表—(上面)—
4、小结方法。
告诉学生这是转换方法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我们写
一处景物时通常要运用这种方法。
5、适时迁移,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现在大家现学现用,选
择一处景物写一段话,同桌可以交流
(2)、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四、共同小结,课堂作业。
一、给带点字选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博(bó bú) 物馆沸腾(tén téng)
永垂(chuí shuí) 不朽纪念(liàn niàn)碑
二、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雕( )画( ) 尽收眼( ) ( )( )相对 姹( )嫣( )
五( )缤( ) 格外挺( ) ( )( )起舞 花( )锦( )
1、联欢会上,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
2、登上东方明珠,外滩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3、孔雀开的尾屏多像一把()的扇子。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安门广场位于()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最()的城市广场。
2、()是新中国的象征。(),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城楼上向全世界(),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
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3、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象征着()。
4、入夜,()、(),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
纵情歌唱。(),(),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是对偶
句,它是仿照王勃的“(),()”写的。
,《天安门广场》课堂教案设计
tag: 课堂 天安门广场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