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灰椋鸟》后记
作者:清晖
《灰椋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
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
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为达成目标,李老师在设计时体现了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这一理念,以大问题“作者的心情为
什么会由不喜欢到喜欢?灰椋鸟归林真有这么好看吗?”统领全文,再通过品词析句组织教学,点燃
学生思维的火花。最后又回归全文:这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这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这夕阳下联欢
的喧闹热烈让我们情不自禁爱上了它——灰椋鸟!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印象较深的本堂课是作为体验式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讨课,教者充分运用了想
象体验策略。所谓的想象体验是指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开展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性
的模拟活动,或者进行大胆猜想或预测,获得积极体验和顿悟的过程。
像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恢弘壮观时,老师抓住“排空而至”这个词语,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想象一
下鸟儿“排空而至”是什么样子。学生一个个展开想象的翅膀,回答得精彩纷呈。
再如体会灰椋鸟归林后的温馨和美时,老师播放了鸟叫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体验:“在作者
的耳朵里,灰椋鸟的叫声意思丰富着呢!你们听, 你听出了什么呀?”学生继而进行想象说话。
……
学生的想象体验介入课堂中,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更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拥有想象体验的学
生是一个有智慧的学生,拥有想象体验的课堂是一节有生命力的课堂!
,听《灰椋鸟》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