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研讨《郑和远航》一文(二)

研讨《郑和远航》一文(二)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162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研讨《郑和远航》一文(二),
 昨天,我们五年级三位语文老师就我试上后的《郑和远航》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两位老师对于教学的严谨:孙老师很关注细节,而潘老师也有她独到的见解。对于我原先课堂上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重点对于“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环节作了调整和删减,还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顺利”进行了分析,努力使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对教案和课件作了一些调整后,今天,潘老师也在六年级试教了一次。课堂上,潘老师精神焕发,感情相当投入,学生在潘老师的感染下也是读得有滋有味。
                          在学习“扬帆启航”一部分时,潘老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到宝船的“雄伟壮观”,然后抓住一组具体的数字来体会到宝船的雄伟壮观,并要求学生突出这组数字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这样的教学环节显得比较紧凑。而我原先的设计是先从一组数字入手,让学生联系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来谈谈体会,然后引出“雄伟壮观”,再来指导朗读。尽管课堂上我让学生把宝船与教学楼相比较,但是学生对于宝船的长度“148米”、高度“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等体会得不深,仔细想来,也许是我呈现这组数字时显得太突兀了,没有做好一定的铺垫——而潘老师先让学生头脑中对于宝船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去抓数字时就有了一个目标,于是教学的思路就顺当多了。
                          除了教学环节比原先紧凑这一点外,潘老师将一些历史知识也是交待得更加清楚。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郑和远航的“时间之长”,我原先在课堂上只是对于课文中的“28年”、(最后一次远航)“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时间长达两年半)作了强调,这可能会使得学生对于其中的时间产生不解。而潘老师在课堂上则将这一知识讲得比较清楚:郑和前六次远航的时间每次大约为一到两年,最后一次远航时间最长,每次远航中间会相隔几年。这样的讲解清清楚楚,不会让学生对“28年”产生误解。这让我想到:语文教学虽然不像数学那样清清楚楚,但是该讲清楚的时候还是得讲个明明白白。
                          这篇课文后面有一道习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也是教学这篇课文的目标之一。只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复述课文的要求,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必须突出朗读,同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设计了向游客介绍宝船的说话练习,同时提供给学生一组数字,让学生看图片来介绍。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要抓住要点来说话,这也是复述课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为了实现资源整合,我将“练习3”中的一组关于郑和远航的成语引进到了课堂中,分别放在了每一部分的学习之后。但是在课堂上呈现这三组成语时显得有些唐突,主要原因是前面铺垫得不够。而潘老师在教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过渡得比较自然。这篇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本来就很多,我很担心把一大组成语引入到课堂中会显得“太杂”,不过现在看来只要实施得好,应该是可行的。
                          在这两天的磨课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教学——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你所知道的知识,而是要科学的“加工”后才能让学生既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容易地接受她,运用她。因此,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掌握它。为此,我们正努力着

,研讨《郑和远航》一文(二)

《研讨《郑和远航》一文(二)》相关文章

tag: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